论《西游记》中佛教的起落文献综述

 2022-05-22 08:05

关于《论lt;西游记gt;中佛教的起落》的文献综述

前言

凡是提到小说《西游记》,我们对其的第一印象往往停留在一堆神仙精怪营造的魔幻色彩之上。民间诸多的评价都停留在——小说中虚构的种种场景,人物以及师徒四人一路上惩恶扬善的故事发展。这些无疑体现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情怀。然而,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对小说人物和剧情的深层次挖掘和分析,我们发现作者在浪漫的表象下隐射现实,说尽现实。本文的写作目的力图挣脱《西游记》中各式各样奇特的人物,奇特的环境带来的视听享受,尝试挖掘佛教的势力从东土至西天路上的衰落与兴起,为中国宗教的传播历史提供一些参考的思路。

1、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现状

自现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术界对中国古典名著的研究越加紧密。其中又以公认的四大名著为甚。正是因为明清的四大名著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因而学者认为研究古典小说是认识封建社会的最佳素材,“红学”、“西学”相继而生。以《西游记》来说,它的现实意义广泛且深远,国内外的研究者各辟蹊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讨,以求从中获得启发。在着手写作此论文之前,笔者先从研究几本优秀的学术著作入手,来分析他们写作《西游记》的学术著作时采取的不同角度。

1.1从写作手法看《西游记》

自古以来,作家一直是受苦受难的先知。对于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的艰苦常怀着悲悯之心,因而常用墨笔记录现实。可是受制于封建社会的思想压制,总是难以直抒胸臆,不得已只能将一腔热血隐忍于故事的情节。

在周方银所著的《解码西游记》[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中,曾写到:“西游记的写作手法上,表面上披着一层浪漫的外衣,然而细节处充满了隐射和讽刺,春秋笔法的运用随处可见。”而这里的春秋笔法通常指的是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他听信术士谗言,以为由9999个少女的经血做成的丹药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就抓了9999个少女,最后还把她们全部杀了,《西游记》中比丘国事件正是影射了这件事。

另外,在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M].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2)中的前言中写道:“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使得皇权高于一切,人治取代了法治。”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祈雨凤仙郡,玉皇大帝因为君侯的“无意冒犯”,不问前因后果,就三年没有给凤仙郡下雨,不管百姓死活。吴承恩在这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统治者对于广大百姓暴力的压制,甚至滥用公权,涂炭生灵。

1.2从写作细节看《西游记》

在作家朱一玄所编的《西游记资料汇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中,我们有了这些发现,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的过程中,无论是人物的取名还是场景的构造,都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文明。

1.2.1从人物的取名上来看

在日本作者中野美代子.《西游记》和三藏法师传[M].三秦出版社出版(1992).中写道:“唐僧三藏法师的“三藏”源自于佛经的经、律、论三藏。”这不仅表明了唐僧与佛教的因缘关系,也强调了玄奘法师对于佛事的虔诚。他的三个弟子,实际上集中体现了众生的“贪、嗔、痴”三种恶习。猪八戒代表贪欲重的人,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吃、贪睡hellip;hellip;所以给他取名八戒,意思是只有守戒才能熄灭贪欲,只有守戒才能获得智慧,因而又叫悟能。孙悟宝代表那些有本事,有能力但脾气大的人。取名悟空,就是告诉这些人要知道一切无常,万法皆空的道理。而沙悟净是指那些生性憨厚的,老实人,因为不明白佛法,造下了杀生吃肉的罪孽(他曾在流沙河吃人为生),取名悟净是要他修净行,要想出离三界必须慈悲不杀。

1.2.2从情节上来看

《西游记》中神魔斗法的情节比比皆是,先是大闹天宮时诸神与孙悟空斗,后是取经路上孙悟空同妖魔鬼怪斗。日本作者太田辰夫.《西游记》形成的新研究[J].东方文化学院学报(1970)中写道:“这些斗法的场景被写得有声有色,神气活现,变幻无穷。”其中二郎神同孙悟空的斗法场面是众多精彩斗法场面之一。这种以变制变的斗法场面在敦煌变文中就有类似描写。《敦煌变文集》卷四《降魔变文》中,写着舍利佛与六师斗法的场面,六師先后六变,一一被舍利佛变化之物所制服。

1.2.3从场景上来看

《西游记》中两次写到游地府的情节。一次是孙悟空到地府去勾销生死簿,一次是唐太宗游地府。第一次对地府本身情况的描写比较简单,除列了十殿阎君的姓名外,再没有写什么。第二次则不同,对弛府的具体情况写得很样细。不仅写了崔判官和十殿阎君如何迎送唐太宗,更主要的是写了地府的鬼门关、轮转藏、背阴山、十八层金银桥、奈何桥、枉死城等名目。而《敦煌变文集》中的好多篇也都写到了游地狱的情况,尤以《目连教母》的三篇变文最具代表性。其中《大目乾连冥间六救母变文》 对阿鼻地狱的场景详细描写与《西游记》中唐太宗游地府时所见之惨状相差无几,正如陈寅恪先生《西游记之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一文所说:“观近年发现之敦煌卷子中,如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演义渚书,益知宋代说经,与近此弹词章回体小说等,多岀于一源,而佛敎经典之体裁与后来小说文学,盖有直接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