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酉部字看中国古代酒文化文献综述

 2022-08-10 11:08

中国古代酒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 学术界对“酒文化”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尽管研究的历史不长,但相关的研究领域较为宽广,成果也较为丰富。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有对酒的起源等酒的本体文化的多方面探讨;有关于酒礼和酒德等酒的精神文化的具体分析;还有的从文学和语言学等研究领域对酒文化的多元内涵进行解读等。目前,学术界关于酒的本体文化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关于酒德、酒礼方面的研究还稍显薄弱,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酒文化;酒德;酒礼;

酒作为人类物质文明的成果,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出现,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在中国古代,酒不仅能礼天地,事鬼神,而且能融合伦理之亲,折射世情百态。在重要的婚俗、庆典、丧事、祭拜等事项上置酒,已成为古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规范。因此,对于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研究,实际上体现了对古代社会的整体关照,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近代以来,学术界首先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开始了对酒文化的研究。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到来,关于酒文化的研究进入了大发展时期,酒文化研究机构和酒文化协会相继成立,学者们从历史、考古、文学、民俗、艺术等各个学术领域开始了对酒文化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应运而生,呈现出繁荣的学术景象。从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于酒的起源等相关研究

鉴于酒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代许多学者都把研究的焦点指向中国酿酒的起源,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事这类探源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两个系统。一是自然科学系统中从事化学史、食品科技史以及酿造行业的学者,二是社会科学系统中从事历史、考古研究的学者。前者比较有影响的学者有袁翰青、方心芳、张子高等人,后者代表人物主要是李仰松、方扬等。袁翰青在《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认为我国谷物酿酒大概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早于夏朝。方心芳在《曲蘖酿酒的起源与发展》中以曲蘖酿酒为视点,探讨曲蘖对酿酒的先导作用,认为仰韶时期,天然曲蘖已向人工曲蘖发展,这时才出现谷物酿酒。李仰松在《对我国酿酒起源的探讨》一文中以粟、窑穴的存在推测某些陶器具有充作酒器的可能性,以此作为仰韶文化已有酿酒的证据。但有的学者却不同意这种观点,如张子高《中国化学史稿·古代部》和方扬《我国酿酒当始于龙山文化》都一致认为仰韶文化时期农业收获量少,不可能用于酿酒,谷物酿酒应起源于龙山文化时期。

酒产生以后,便有了酒器。酒器是基于其朴素的实用功能而出现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酿酒工艺与酒器的生产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形状、技艺、材质和色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随着陶瓷材质制造酒器的出现和发展,明显的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水平。这一点在王赛时和李海山的《历代酒具概说》中也有体现。他们认为我国的酒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不同的朝代,出现过不同型制的酒具,酒具显示出了酿酒业的发展程度,且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的酿酒业就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关于酒器分类,黄亦锡在《酒、酒器与传统文化》中纵观中国古代酒器演进历史,认为在古代社会中流行的酒器先后顺序是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而林沄在《古代的酒杯》对夏代以来的酒具分类与黄亦锡稍有不同,她认为主要可以分为漆瓠、漆杯、瓷碗和瓷小盅四类等。而关于蒸馏酒的起源,方心芳在《关于中国蒸酒器的起源》一文中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认为我国传统形式的蒸酒器是有自己的渊源的,并非是元代自国外传来。但关于蒸馏酒究竟始于何时,南宋之前是否有蒸馏酒的存在,她并没有给出定论。

二、关于酒的精神文化方面的研究

酒的精神文化研究主要是指酒礼和酒德文化的研究。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龚若栋的《试论中国酒文化的“礼”与“德”》、杨嘉昕的《〈说文解字〉中的“酉部字”与中国传统酒礼》等。龚若栋认为,中国酒文化丰富的内涵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礼”和“德”。他强调“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就狭义而言,是专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和仪节等。他还指出,酒德就是酒行为的道德,与酒礼互为表里,是中国酒文化的外壳。杨嘉昕则是从语言学角度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礼节、习俗和禁忌,试图从“酉”部字看古代社会尊崇权威的文化心态。在酒礼中,作者认为“无论是祭祀还是宴饮,酒在古代社会都是神圣性的象征”,酒不是祭祀的本身,而是一种工具,是祭祀流程中的一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