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主义视域分析方方的《万箭穿心》文献综述

 2022-08-09 02:08

论《万箭穿心》中充满伤痛感的女性生存体验

摘要:《万箭穿心》是一部以方方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片中讲述了“女扁担”李宝莉跌宕起伏的一生,道尽了底层女性生活的温暖、苦痛与无奈。本文以《万箭穿心》中李宝莉的形象入手,分析她在文本和影视作品中的妻子、母亲、儿媳形象,进一步探讨女主人公的生存体验和性格突破,从而分析其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女性生存的启示。

关键词:万箭穿心; 李宝莉; 形象;女性

一、文献综述

随着小说作品影视化的发展,评论界对影视作品的改编、影视原著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评论界对《万箭穿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对文学作品《万箭穿心》的研究:

方方作为现当代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其题材不限于简单的家庭生活或个性感受,在其文章中充满了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其笔下既有当代女性面对事业、婚姻、爱情、家庭问题的抉择和困境,也有农村与城市生活,知识分子与市民阶层的意识冲突,她的众多作品为我们呈现出一副全景式的生活图景。评论界立足于方方作品本身的研究较多,比如说张小龙的《独立的困境——方方lt;谁在时间之下gt;的女性观照》、黄兵的《知识女性的无奈与追寻——方方小说lt;树树皆秋色gt;探赏》等,这些文章是从方方小说文本本身入手,从作品本身来分析方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有的学者总结了方方小说的写作特点,如贺绍俊的《质疑爱情的合法性——读方方近期的几篇小说》、张絮媚的《试论方方作品风格及成因》等,这几篇论文是对方方的一些作品进行分类总结,从多个作品展现出共同的理论。

同时,方方的小说很具有叙事特点,这也是其作品影视改编的前提,多位学者对其小说的叙事方式进行了研究。。随着《乌泥湖年谱》《武昌城》《民的一九一一》和《软埋》等作品的相继发表,可以发现方方在历史题材方面的创作比重明显加重并逐渐形成体系,构成了文学创作中一道新的“风景”。纵观方方三十余年的小说创作,历史叙事始终或隐或现地引导或主导着作品的展开。

  1. 方方小说与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这一理论最早起源于国外,国外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众多学者认为女性应该享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力,比如说澳大利亚社会学家康奈尔《社会性别与权力》、汉娜·皮特金的《命运之神是一位妇女:社会性别与马基雅维利思想中的政治》、简·爱尔希坦的《公共的男子和私人的妇女》等等,这些著作探讨了女性与社会各种权力的关系,处于女性主义研究的萌芽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女性在出口、军事基地、民族主义、外交、农业等领域中的作用,代表著作有:安·蒂克纳《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别:实现全球安全中心的女权主义观点》、克里斯汀·丝维斯特分析了国际关系发展史上对于社会性别的严重缺失,强调了女性的贡献,在他的《国际政治中的女性》一书中以政坛上的女总统、女总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女性与政治影响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思潮和新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当代文坛。女性也被呈现在人们讨论的话题里,随之而起的是“女性主义”这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文坛中对“女性主义”的研究就没有再断过,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权威的认定。纵观当代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五四运动之后以女性解放为主题的研究,林幸谦先生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以张爱玲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创作了《荒野中的女体》,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女性的“残害”,女性在社会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二是作为附属品存在,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子女的母亲,女人的种种形象始终依附于父权、夫权、子权,女性完全不能为自己而活。另一方面是受到先进思想文化教育的女作家的作品。比如说丁玲、白薇、凌叔华等人在她们的笔下主要展现的是女性对“传统”的挣扎和反抗,还有林白、陈染、海男等作家则是展现了性别意识的觉醒。除此之外,对着女权主义的兴起,众学者也发表了很多的论文,比如说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郭爱妹的《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对女性主义作了一个概念,女性主义是能够与男性平等的理论,在经济、社会、政治上有平等权益的观念。大连海事大学的朱颜《当代中国女权问题研究》中也提出中国女性在参政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等等权益方面与男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