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堂教育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文献综述

 2023-03-23 19:35:15

在科学课堂教育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摘要:本文综述了在科学课堂教育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选题依据,根据目前研究的趋势和不足,综述、优化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及策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提问热情、提问意识、提问思维、提问品质。

关键词:科学教育;学生提问;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教学中的问题根据提问对象可分为教师所提问题与学生自提问题,根据关注点又可分为知识性问题与批判性问题。以上四类问题都各自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同的、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方法与模式的发展,教育环节更加关注学生自提问题、批判性问题等。

长期以来,在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绝大部分的沟通是单向的,课堂教学过程经常把学生的疑问和经验分离出去,这样的教育无疑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周永璘提出没有问题的教育就是教育出了问题,他认为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之中。而科学问题又区别于一般的问题,它具备几个基本特征:探索性、混沌性、可解决性、可变异性和可待解性等。中学生的提问直接反应了他们的思维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因此,科学课堂的教学应充分考虑科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对比、优化教学模式时,应将科学情感、科学思维、科学探索、评价能力、合作精神、批判质疑精神、严谨作风等元素尽可能渗入科学研究中。这就必须要把学生的经验纳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充分显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思考能力,将有效地利用学生提问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切入点。

而科学教育作为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亟需融入注重学生提问的教学模式的新鲜血液,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促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创造性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因此,在科学课堂教育中需要提升学生提问能力,优化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及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提问热情、提问意识、提问思维和提问品质。

二、目前研究概况

随着教育哲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者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能力、合作意识的重要性,课堂提问研究发展历程经历了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主体——学生为主体三种课堂提问模式。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初期,课堂提问研究的重点从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转变为如何在课文中穿插问题;而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提问成为了研究者的兴趣。学生提问越来越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育研究者也逐渐意识到相比于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课堂参与形式,学生提问是更高层次的认知卷入,并且国外的部分研究都为这种认知卷入积累了一定的文献,并证明了其作用和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