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R模型的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文献综述

 2022-06-28 11:06

文献综述

基于PSR模型的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

生态问题是因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而带来的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在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愈演愈烈,生态环境的恶化开始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几年过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到底如何,因此,实现生态文明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适用的理论与评价方法,对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进行评估,、监测和预警。评价的目的是判断生态文明状况,甄别出关键影响因素,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最终实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进行生态文明综合评价的基础,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南京为例,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方面的诸多挑战: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高。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有效保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一词出现得很早,最早由生态农业科学家叶谦吉教授在1987年提出,认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后来在1995年美国评论家罗伊·莫里森在《生态民主》一书中,提到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阶段[1]。

生态文明在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重视,2007年生态文明建设才被写入十七大报告。在2012年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提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2017年十九大把生态文明看做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被提升至新高度。

生态文明从不同角度来看有不同的内涵解释。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更为高级的一种文明形态[2]。从构成要素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并列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等共同构成人类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既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的基础又是升华,贯穿它们之中[3]。从哲学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4]。

生态文明从理论到实践,其内涵在不断完善,其地位也在逐渐上升,现已成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而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是针对现状采取的提升文明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