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屿——太湖水上民宿服务中心方案设计文献综述

 2022-04-12 08:04

文献综述

[摘要]:

通过知网、百度学术等途径查阅文献共12篇,国外相关研究现状6篇、国内相关研究6篇,其中纯英文文献2篇,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尤其是欧洲对此类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现实已经存在了许多相关研究的建筑,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案例及技术经验,而国内对此类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理论研究上也更多地是参考国外经验,在此类研究中,国内外都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设计方法,使建筑融入自然之中,塑造和谐的空间。

[关键字]:滨水区域、水上建筑、地域性、桩基工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同时提高了对旅游时饮食、住宿、观光方式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建设一个能提升人们出游体验的公共服务中心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本次选题是水上民宿服务中心方案设计,选址为太湖的滨水区域,是一个有陆上和水上及水中部分的滨水及水上建筑,选题旨在通过这样一个服务中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太湖旅游,甚至可以让人们为此规划一次太湖的旅行。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外外对于水上建筑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些积累。其中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是荷兰学者泰斯·瑞吉肯(Ties Rijcken)在Floating Neighbourhoods as They Were and Will Be;Why Dwellers Would Want to Live on water(2005)一文中强调从“滨水”到“水上”建筑模式的发展关系及其相互联系。鲁特格尔·德·格拉夫(Rutger de Graaf)在Adaptive Urban Development:A Symbiosis between Cities in Land and Water in the 21st Century(2012)一书中针对城市发展衍生出的问题,阐述了陆地和水上城市的优势和可行性。其中代表性的学者及主要观点如下:

(1)Rutger de Graaf,在《Adaptive Urban Development:A Symbiosis between Cities in Land and Water in the 21st Century》[1]中认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资源正在枯竭,大部分肥沃的土地将会退化,同时,人口的增长会增加粮食需求,将建筑转移到水上,为陆地创造更多的土地空间成为21世纪的一个可行战略;

(2)Ties Rijcken,在《Floating Neighbourhoods as They Were and Will Be;Why Dwellers Would Want to Live on water》[2]中认为,纵观历史,人们很喜欢住在水附近,因为水有某些“经典价值”,如交通以及娱乐等都具有令人愉快的趣味性,水上的居住空间可以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