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念在疗养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无锡市惠山区疗养院为例文献综述

 2022-03-05 21:49:54

康复理念在疗养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无锡市惠山区疗养院为例

  1. 前言
  2. 选题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1.1国外康复性景观研究现状

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将康复性景观定义为以植物为主的环境,包括绿色植物、花卉、水和其它设施,它们通常与医院和其它疗养机构相关,所有人均可使用且对大多数使用者产生有益的影响。另一方面,康复性景观设计也用作治疗计划的一部分,研究发现,疗养者、医护人员,探访者都有着不同的精神压力,如果附近有绿地花园,则可以缓解情绪,对病人恢复以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也有辅助调节作用。

20世纪50-90年代,医疗建筑以简约风格为主,空调取代了自然通风,花园被停车场取代,规整呆板的室内空间让使用者感到焦虑与压抑。罗杰·乌尔里希使用现代医学研究标准,严格控制实验量化来证明凝视景观花园可加速手术、感染及其它疾病的恢复。1994年,库珀·马科斯等人首次对康复花园进行了系统评估,发现大多数人喜欢草坪、花卉、水景和树木等传统景观元素,百分之九十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公园停留一段时间后变得更好,这表明自然景观花园对患者和空间用户的情感影响至关重要。乌尔里希的“压力缓解理论”提出人们注意力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压力所导致,在自然环境中,人们不需要去挑战,心情放松,压力减小;该理论指出自然环境对人们情感和生理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缓解精神压力效果明显。因此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对我们的健康有着本能的保健和康复作用。国外康复性景观不仅用在疗养机构,还用在创伤恢复花园、儿童康复医院、精神病医院等,并且有许多优秀案例落地,如埃文斯康复花园、美国俄勒冈烧伤中心花园、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花园等。

1.2国内康复性景观研究现状

中国疗养景观意识的来源于中国的佛家的“众生平等”、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以及中医养生保健思想。中国古典园林通过意境养生也独具一格,意境是园林情景的情感表达,并且是凝结着哲学领悟及想象力的产物,有意境的空间景观体现了地域的历史文脉,是人将他们的感受赋予空间,空间便有了色彩和生命。所以在建设疗养环境时,营造出如诗如画般的场景,激发疗养人群内心对美景的感受,能稳定他们的心理情绪,从心影响到身。意境的美让人心旷神怡,人们更愿意在户外活动,如散步,清谈等。

我国康复性景观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通过对学术论文及期刊的研究发现,我国康复性景观的研究兴趣起源于园艺疗法的研究,其主要集中在医院外部环境、城市公园、儿童治疗环境、园艺疗法及植物种植相关研究。20世纪90年代,我国发表了首篇关于园艺疗法的文章;2000年,李树华在《中国园林》发表的文章首次对中国实施园艺疗法的思路作全面阐述;2010年有学者基于汶川地震撰写了关于灾后创伤中心景观设计的文章;修美玲等人以40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对老人血压、脉搏、情绪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0%的老人在试验后情绪好转;康宁等人比较了广场铺装,水域和植物三种最基本的景观要素,研究发现植物群落对身体和心理的放松有积极的作用。另外,也有学者将康复性景观结合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论证其影响作用。

2.水平及发展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