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及其规约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9 09:08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参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其规约研究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屡见不鲜,网络语言暴力对我们的网络环境和现实社会产生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因此,寻找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大致从传播学视角、法律和道德视角以及心理学视角对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作了归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群体,大学生为什么会参与网络语言暴力以及如何对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规约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传播学 ;法律道德 ;心理学

一、文献综述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使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更加地便捷。但随着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也接踵而来,譬如网络语言暴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和蔓延给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带来了难以忽视的挑战,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于网络语言暴力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根据我查阅的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外学者大致从三个视角对网络语言暴力作出研究:传播学视角、法律和道德视角以及心理学视角。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分析

(1)传播学视角

对网络语言暴力的研究最初是从传播学视角展开的。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研究网络语言暴力,首先便是从传播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暴力是如何形成的。一些学者认为,每一位网络使用者都会在网络空间发布消息,而一些受到大家关注的消息会脱颖而出,经过不断地转发、评论,从最初的小话题蔓延到整个网络空间变成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大话题(张健挺,2009)。一个网络话题想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必须要有能够吸引群众的内容。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网络空间,一些信息发布者为了吸引网民的注意,常常会在标题处用一些博人眼球的字眼来诱使网民点击,而往往网民阅读这些相关内容也不是为了探求真相,而是为了满足“窥视”和娱乐的需求。网民的这一心态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跟着攻击谩骂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不少学者在研究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时将大众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1972)作为理论凭借。“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体会担心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被社会多数意见环境所孤立,找不到归宿从而产生一种惧怕心理,而在多数意见的压力下,为避免这种恐惧心理而选择跟从他人的观点以寻求安全感。在网络空间,当一件热点事件出现时,一些网民为了寻求群体的庇护会盲目地附和强势意见群体的意见,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就加入到话语攻击谩骂的队伍里,而少数探求事情真相和希望理性思考前因后果的人则成为了“沉默的螺旋”中的弱势意见群体,他们的声音在强势意见群体的压力下被逐渐淹没(张凯,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