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个全面”战略视域下县委书记的责任文献综述

 2022-09-05 03:09

“四个全面”战略视域下县委书记的角色与责任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无死角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县委作为党组织最前沿、最基础的一环,县委书记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文章对县委书记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根据研究成果,明确了对县委书记的角色与责任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县委书记; 角色; 责任;研究综述

一、文献综述

县委书记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政治群体,国外学术界对中国的县委书记群体的专项研究成果基本没有,只有少数的华裔学者的著作中偶尔提到。

国内学术界关于县委书记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有影响的成果并不多见。近三十年来,最主要的研究成果就是中央县委书记培训领导小组编辑出版了《当好新形势下的县委书记》、中央党校编辑出版了《怎样当好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党校县、市委书记干部进修班学员谈》(共出版了10辑)。山东省委组织部编辑出版了《当合格县委书记 做称职人民公仆》和《县委书记驻村蹲点的实践与思考》,此外还有《来自共和国基层的报告 县委书记谈十年农村改革》(胡浩主编)、《县委书记工作研究》(陈鸿儒)、《县委书记领导方法与艺术》(张松业)、《来自基层实践的报告 县委书记学习与研究文集》(黄镇清)、《县委书记论农业》(李伯良)、《关键时期 关键问题——来自中央党校县委书记培训班专题研究报告》(曾业松主编)、《县委书记谈工作方法》(陈达)。其中《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是一位具有10年县委书记工作经验并在省、地机关工作多年的退休副厅级干部撰写的调查报告。作者李克军根据切身体会、调查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媒体的报道,对一百多个县(市、区)委书记在践行党的宗旨、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统带班子队伍等方面的指导思想、施政方略、工作技巧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概括分析。通过具体翔实的案例、通俗生动的语言,客观、全面地展示了县委书记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特征,探索了县域治理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基本上都是在任的县委书记在工作实践中的学习体会、从政感悟。

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在任县委书记的工作体会和优秀县委书记的事迹,《县委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角色定位》(赵士红)、杨越《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县委书记“四种人”建设》、杨人毅《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吉炳伟《县委书记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只有少部分是有关“县委书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学术论文,例如《800名县委书记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课题组)。《四川80位县委书记、县长的问卷调查报告》(晏萍)、《规范县委书记权力的对策建议》(张萌)、《规范县委书记用人权的制度设计》(王郅强 麻宝斌)、《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谢玉安)、《建立县委书记立体考评机制的构想》(彭先政)等。

可以看出上述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当好新形势下的县委书记。这方面的成果最丰富,就现阶段的县委书记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结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权力观等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第二,对县委书记的基本调查。总体上是县委书记权力大(主要包括:县域实际最高统治者,人权、财权、决策权、监督权等聚于一身),风险大(主要指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压力大(对上负责、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就业、发展、人际关系、财政困难等多方面压力)。第三,如何加强对县委书记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由于对县委书记权力的监督制约制度和机制存在“虚置”,“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法律监督太晚”等,导致县委书记成为权力腐败的重灾区。阐述了加强县委书记权力监督的迫切性和对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