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05 03:09

生命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

摘要:本文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生命教育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进行梳理,简述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特点,概括了我国学者从现状问题策略、新课标视角、地区性为例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育学研究;文献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生命教育”这个词汇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就开始探索有关死亡教育 (death education)的问题,美国针对社会中出现的诸如自杀、心理问题,暴力与野蛮行为、儿童虐待等问题提出并实施生命教育,“美国是最早实施生命教育的国家”,“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式兴起,成为教育的一门分支学科,之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为“生死教育”(life-and-deatheducation),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至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20世纪80年代英国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美国和英国可谓是生命教育研究的探索者,且取得巨大成就,日本、澳大利亚、德国也非常重视生命教育。国外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发展的也比较成熟,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明确具体,教育形式与途径也比较多样化。但是对于思品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研究,国外涉及较少,这部分内容是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特色和重点。

  1.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开始引入我国,台湾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生命教育的地区,台湾的生命教育围绕“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四个维度进行全人教育。在中国大陆,辽宁省与上海市得风气之先,开始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2004年12月,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辽宁省教育厅为此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以此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使中小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智慧的一代新人。2004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学者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也十分重视生命教育研究的开展,大多集中在教育领域,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大学生,主要学科涉及思品、地理、历史和心理课,当前重点学科集中在思品课上,对思品课生命教育研究颇为重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