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小康社会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02:08

后小康社会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五项指标和四个全面,不仅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上,更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四十多年来,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下,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显著的进步,公民的教育也在不断普及。但在如今的后小康社会中,公民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关公民思想的发展形成的研究,分析各类研究的侧重点,找出目前研究的短缺点,为研究后小康社会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后小康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一、文献综述

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政治生命线,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国家失去了精神支柱,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且要趁早进行,它能为公民的思想政治活动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并为检验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因此,及时完善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动和培养新社会“四有”青年。

因此国内外有众多关于小康社会公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集中为以下几类:

  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研究状况。目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的学者比较少,笔者看到的只有郑永廷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相关论述,其主要观点可归纳以下方面: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给予科学界定,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转变。简单地说,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点:内涵与外延相结合、渐进与飞跃相结合、协调式与突破式相结合等。第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是:继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第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理论方面的内容:和平与发展理论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人才资源开发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发展。第四,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展和功能发展方面的内容。第五,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特色化、现代化、社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2.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研究状况。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研究,解读十六大报告中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但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和达到的水平特征论述不多,其主要观点有:第一,洪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读本》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认为: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个非平衡协调发展过程。第二,叶宝林、钟云琴在《试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新长征》中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特征:经济建设具有转轨性;居民消费具有享受性;生活富裕具有共同性;社会进步具有全面性;各项保障具有福利性。第三,郭强、席富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中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全面性:综合与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人民性;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开放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前瞻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展的研究状况。第一、理论界关于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小康社会相联系的文章较少,笔者首次看到论述小康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是在闰振存的《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们的享受与发展》一文中,认为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人们的享受与发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享受观和发展观,结合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享受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钟牧原认为进入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享受观,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引导人们用崇高的信仰树立进步的人生观,引导人们树立起与富裕水平相适应的道德风尚。第三、陈应琴、文学平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保持不断开拓创新的品格。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必须以与时俱进为灵魂,以推进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任务,以促进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为本质要求,以建设小康社会精神文明为主要主题。第四、王秀阁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与地位内涵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党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必要。新世纪初国内外的重大变化,使社会思想呈现了新的特点,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好应对工作。第五、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共南开大学委员会,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进行。要牢牢把握与时俱进这一精髓,积极探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相统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创新,拓宽实践教育的领域,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造就一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第六、郑日金认为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隐性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必须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显性文化的功能,采取相应的方略对其进行调适。第七、郑永廷提出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并论述了政治文明与高校建设的关系及高校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任务与作用。第八、陈少岚认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特别重视理论的研究,更要高度重视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要围绕中心,实施有效的教育;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三)关于后小康社会特点和公民思想的研究状况。由于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不全面,笔者在李波的《试论当代小康社会思想的传统渊源与时代特征》中将作者的陈述总结为四个方面,其认为:第一,后小康社会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建设并建成后小康社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后小康社会思想是对传统小康思想的继承、批判与创新;第四,后小康社会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其思想内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只后小康社会公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思想更趋于特色化、时代化,思想政治思潮作为客观存在物必然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搜索了知网、万方、维普、谷歌学术、教师教育文献库、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等文献网址,并没有发现与后小康社会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类似的文献和研究,尤其是对于后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这一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