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的青少年校园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09 09:08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的青少年校园分析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转型加速,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进入瓶颈。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和发展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方向大致为理论发展方向,介入发展方向,本土化发展方向,本文是国内外研究者对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观点与评述。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 青少年; 校园生活;观点;

  1. 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学科的一个分支,是随着社会工作学科发展而逐步成熟的。

在我国,由于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专业意义上的学校社会工作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我国高等院校逐渐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的学生工作管理与教育体系。这一工作模式在我国深受政治气候影响的精英化教育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社会性问题增多,高校中“福利弱化,风险强化”成为重要的结构性因素,青少年的教育与管理进入瓶颈,所有这些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的制度设置。

社会工作界主要从我国要大力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将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来发展,既可以契合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又可以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出路问题。国内范明林、张洁编著的《学校社会工作》。该书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具体说明什么属于学校社会工作范畴,把国内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同我国青少年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分支之一,它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方法及技巧应用于教育机构及其设施中,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关系,构筑“教”与“学”、“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1. 目前学界对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方向、介入实务方向与本土化方向。

1.在学校社会工作研究的理念方向,南京师范大学的王新文从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异同比较中阐述了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将学校社会工作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开创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的观点。高校思想教育的特点是以灌输为主,强调集中统一和控制,忽视了人的差异性和潜在的自我发展能力,教育对象的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助人自助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内在的学习热情,使个人成长成为自觉自愿。林胜义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专业服务,是学校辅导工作的一环,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协助学生与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准备现在及未来的生活,从而达成学校教育的目的。

2.在学校社会工作研究的介入方向,张萍(2009)认为聘用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人员从事专职社会工作者,在高校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是目前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社会机构尚未健全条件下最行之有效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我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有200多所每年培养社工毕业生约 1万人但只有不到3成的毕业生从事了和社工相关的职业,社会工作机构的缺少导致了大量社工专业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单位,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因此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把具有专业资格和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到社会工作站的队伍中来。香港学者游黎丽玲从更广阔的视角讨论了如何在青少年发展这一特殊时期做好学校辅导服务工作,学校社工、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以及全体教师应如何密切合作,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在促进学生成长,扫清他们面临的各种障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厦门大学的魏爱棠认为我国目前开展的学校社会工作大多是借助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开展的心理辅导导向的服务活动,它以个人心理问题为焦点,强调咨询教师的专业权威和致力于受助人个人改变以适应环境的补救性介入方法,我国高校应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社会趋向的社区工作作为自己的路径。中山大学的钟一彪认为可以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借鉴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开展工作。在具体介入方法和策略上,他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介入,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决定和自我服务意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