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活化:乡村民俗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文献综述

 2022-05-14 07:05

文献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1.1民俗文化的概念界定

关于乡村民俗文化的概念界定,我们首先要了解民俗文化是什么,李少珍提出民俗文化指“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范围内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说民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其中还提到民俗文化包括语言民俗、信仰民俗、行为民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1]]。李建伟也提到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反映其经济活动和精神面貌的文化形态,它对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精神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他认为民俗文化不仅存在于乡村,而是产生和存在于任何人类社会的聚落形之中[[2]]。费孝通也提到过民俗文化是一种深层次文化现象,它可以沟通一个民族或地区相关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反映族群或地方民众集体意愿, 促进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时代相袭。而在新时代下传承和活化民俗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3]]

1.2乡村民俗文化的概念界定

基于民俗文化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了解到乡村民俗文化在本质上和民俗文化一样是一种文化现象或是文化形态,只是它存在于农村,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是与地域文化紧紧联结在一起的,而且它与农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实对于乡村民俗文化这个概念,国内外学者使用的比较少,一般很少在民俗文化当中加个“乡村”,除此之外很多的学者习惯于使用“农村民俗文化”这一概念。孙玉娟,孙婉竹指出农村民俗文化,是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农耕文明中形成并积淀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的反映,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程度。并且指出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物质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及观念文化层面[[4]]

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乡村民俗文化的概念界定具有共同点,一是乡村民俗文化产生于农民的生活实践,见之于农民的日常生活;二是乡村民俗文化具有沿袭性,是约定俗成的,经过长时间的传承保留下来的;三是乡村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其产生和发展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乡村民俗文化研究概述

乡村民俗文化的相关研究在20世纪相对来说比较少,主要在那个时代关于学者们还未重视有关乡村民俗文化的研究课题,并且可以发现20世纪学者们主要是从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乡村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的变迁和走向。陈玉平提到由于乡村社会的转型,乡村民俗文化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其中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民俗的变迁、消费民俗的变迁、村落功能和性质的变迁、信仰民俗的变迁[[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