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职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xxx调查分析文献综述

 2021-12-12 11:12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改革推动的力量,但是,这个群体一直以来就业一直处在较低端端的产业,群体的内部差异也非常复杂,受过较好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农民工将会更加容易获得相对高层次,薪资水平更高的职业。

在职业选择上,对于的农民工代际因素、人及资本因素、社会资本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对农民工的职业选择有显著的影响。

农民工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弱。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对农民工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将会帮助他们在人才市场中寻找到更好的岗位,找到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的农民工之间的异同之处,对于政府部门出台各项农民工相关政策是有帮助的。

对影响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成为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在对进行培训指导性的意见,提升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新一代的农民工也可以接收到更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经济支持。

二、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1]姚国先、愈玲(2006)在通过对杭州360位农民工的调查研究表明了,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培训经历有显著的差别,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从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司职员这类较高层次的工作有着显著的正向帮助,城市务工经验对农民工选择进入任何一种职业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职业培训经历有利于提高农民工成为公司职员、生产工人和服务类人员的概率,对于成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无显著影响。

饶勇(2012)在从经济转型对农农民工影响入手,提出信息渠道不畅通,是造成农民工相关职业技能缺失,农民工的培训时间无法保证,资金有限,再加上组织管理薄弱,流动性大影响了他们的培训学习的便利性。

因而造成了农民工职业培训缺位的困境。

吕莉敏(2013)提出,我国农民工在就业培训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政府和农民工之间缺少沟通的渠道、政府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投入少、各项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为,这都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关注。

李树茁(2017)在对深圳市农民工进行研究后表明网络规模、阶层趋同性与关系构成对农民工的职业阶层有着显著的影响,规模如果越大并且关系构成为弱关系为主导的农民工处于非工人阶层的概率会更大,更容易获得更高水平的收入,职业趋同性越高的弄明工越容易进入工人阶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