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角度看高考内容及形式的利弊文献综述

 2022-08-28 04:08

高考内容与形式的利弊分析研究

——国外高考和我国高考内容形式的比较分析

摘要:我国一直宣传的“素质教育”在面对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时仍旧有点有名无实的意味。学生们从九年义务教育一路到高中,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下将高考看的至圣至明,忍得十二载寒窗之苦,全奔着高考后能金榜题名。加之近年来高考的选拔性、公正性、效率性和统一性等基本特征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考试内容方面无法做到完全合理公平的选拔,制度的改革也让社会多出了很多斥责不公平、低效率的声音。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怎样让高考重新成为选拔性考试中最被社会各界认可的案例,需要将高考制度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及国外高考制度联系起来,对我国高考的制度和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取长补短为高考改革提出笔者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考试形式; 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高考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方向方法

1.1我国高考的背景以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化大国,从隋朝起就有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虽然经历一千多年的时代变迁,但考试制度却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更是我国每年各项考试中最吸引眼球的话题。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1977年邓小平重新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之后,中共中央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它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和建立新的教育秩序的开端。这个决策的实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发展至今,更多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高考之上。期望凭借高考改变命运。高考经过多年的改革,从当初的千里挑一正在慢慢的走下神坛,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普遍的为青少年敞开大门。但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普遍化使得高考又成为了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高考到底能不能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到底对学子来说是否公平,这些都成为了每年社会各界争论的话题。

面对这样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我国一直宣传的“素质教育”其实还是有名无实。教育部门每年都会给所属的高中下达高考指标,如考上本科的人数、考上重点的人数、考上名校的人数等等。市县区召开高考表彰大会,总结表彰高考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鼓励高考活动也是屡见不鲜。甚至很多学校的等级和教师的待遇都与高考的升学率、重点率紧密挂钩。学生们从九年义务教育一路到高中,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下将高考看的至圣至明,忍得十二载寒窗之苦,全奔着高考后能金榜题名。在这样功利心的熏陶下很难说现在的学生到底是为了学知识还是为了高考而学习。

加之近年来高考的选拔性、公正性、效率性和统一性等基本特征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高校广泛扩招、高考生源减少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普遍降低,社会的高考意愿出现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希望上大学,转为现在的强烈希望上好大学,但一方面很多普通大学面临招生难问题,另一方面许多985、211院校等优质大学资源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高考的公平性也因为社会的进步而受到冲击,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自身的觉醒,公众对于社会公平、高考公平的呼声日益强烈,不仅要求公平而且要求公正。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利益群体的自我维护和社会结构的板结化态势,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高的同时,985、211院校等优质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却在降低。上好大学难、找好工作更难的矛盾更加突出,并且这样的社会现状还有被“合理化”、“政策化”的趋势,公众对于高考的公平性更加产生怀疑。由于实行分省命题考试以及高校自主招生,更是增加了高考的保密、命题、录取等成本,高考的统一性被打破,效率被降低,不公平出现的几率也在增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