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物流企业联盟发展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2022-05-15 22:43:32

一、前言

物流联盟是介于独立的企业与市场交易关系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是企业间由于自身某些方面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的契约关系。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它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那么物流企业联盟则是物流企业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在现代中小型物流企业中,是否组建物流企业联盟,作为企业战略的决策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组建联盟便显得尤为重要。

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并且物流企业联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19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该《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27项具体措施,部署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有关工作,着力营造物流业发展良好环境,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而在学术领域,对于物流企业联盟问题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方向,目前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

二、正文

Nguyen,Nhu-Ty和Tran,Thanh-Tuyen的研究使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评估越南运输和物流公司的效率,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这些公司在技术效率和创新方面的表现。Dickson,PatH和Weaver,KMark研究了中小企业联盟形成的制度准备,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中小企业联盟形成的情况下,制度确实很重要。ZHANG M, PRATAP S, HUANG G Q研究了电子商务物流中的一个非载货承运人协同决策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plant-pollinated algorithm算法 进行了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而不是遗传算法。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结果还表明,加入联盟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关键。Xia, Weihai和Liu, Shiping主要分析了数据挖掘在物流中的作用和过程企业。浅析数据挖掘在物流企业客户关系中的应用管理,供应链系统管理和决策系统。Rivera, Liliana、Sheffi, Yossi和Knoppen, Desiree基于在萨拉戈萨(西班牙)物流集群进行的调查数据,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证明进一步集聚成一个物流园区积极影响合作,尤其是运输能力共享。同时证明了培训对集群居民之间的协作有积极影响,包括运输能力共享、资源共享和价值提供条款增加了服务。最后确认较大的公司显示出更高水平的协作和增值服务。Liliana Rivera、David Gligor和Yossi Sheffi通过一种有根据的理论与物流主管进行了135次公开和半结构化访谈,分析物流集群的好处,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企业的集聚对公司来说提供了几个关键的好处。进一步研究用定量方法衡量物流的影响和效益集群是可取的。Moore, Kevin R从采购公司的角度,以339家不同类型的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物流联盟的实证检验。这项研究为物流联盟提供了新的视角-信任和承诺在这种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信任和承诺关系是物流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Martin, Niels 、Verdonck, Lotte、 Caris, An 和Depaire, Benoicirc;t以道路运输中物流服务商的横向合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两种新的概念模型。首先,提出了横向物流联盟发展与管理的决策框架。该框架为考虑横向合作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支持,并允许分析横向物流联盟的决策过程。周期性框架由五个阶段组成,并将其作为持续评价的中心位置。其次,提出了一个简单易用的类型学,根据活动范围和结构交织程度定义了六种横向协作类型。类型学为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各种横向协作类型的见解,包括一些关键的管理问题。

戴勇对于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组建的四阶段模式,并根据企业的联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混合型的组织体系结构。杜志平等研究了整车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建立论文基于利益博弈的,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整车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如何对跨境电商物流联盟成员贡献度进行评价,建立了基于熵IAHP的4PL的评价方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研究了跨境物流联盟的物流绩效,基于建立SD模型,通过分析其联盟组建前后物流成本及收益的变化,得出跨境物流联盟合作程度对物流绩效的影响。董菊等研究了物流企业联盟模式、运行机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姚安琪研究了快递企业共同配送合作联盟的构建及利益分配的问题,提出修正的Shapley值利益分配法。该方法首先基于Shapley值法确定初始利益分配方案,再根据各成员企业的物流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进行第一次利益分配调整,接着利用计算实验的结果,结合成员企业的位置、需求等数据,对利益分配方案做第二次调整,从而获得最终利益分配方案。文章最后,通过中通、圆通的实例对该利益分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傅硕文研究了以物流联盟的利益分配为主体,对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分类及运作模式、对利益分配论及博弈论的相关探究进行了整理与阐述,理清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特点及形成原理,并根据物流联盟的基本理论,通过对物流联盟组建氛围、联盟成员合作伙伴选择、联盟组建模式及博弈分析,通过构建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利用实证得到联盟伙伴间的利益分配最优分配比例。马胜男和张骏研究了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风险防范,运用PEST分析法简要分析联盟的外部风险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并且参考汪贻生等集成定义方法功能模型(IDEFO)分析并解释联盟合作的构建过程,系统阐述了物流组织运作四个阶段的不同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对应的规避风险的策略。研究联盟战略存在的风险问题,总结联盟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对联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白鹏霞研究了如何对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绩效进行评价,通过构建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合适的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绩效评价方法,并结合相关算例说明该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绩效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甘家华研究了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模式构建,以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网络协同机制为切入点,通过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网络的构成要素、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网络协同机制的内涵要求、内容框架及价值实现目的与演化机制的研究,提出从基础层、组织层、管理层、网络层四个层面联盟网络的有机结合协同运作是实现联盟网络协同的框架体系,并分别针对其中的理论方法和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路径。秦霞研究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的协同创新,依照Martin Chirstopher的七边型物流市场细分理论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子市场,并探讨了同类型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和交叉类型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协同创新两种联盟创新类型,促使联盟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联盟产生的规模化、集约化效应,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陈海燕等通过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物流发展模式如无车承运人、中小企业联合会、合作社模式的分析与比较,结合我国现代物流市场现状,提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未来发展可以走整合发展道路或者专业化发展道路。吴廖杰等通过研究德国的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发现德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背景、发展情况、发展成效、发展模式、合作伙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得到对我国物流企业联盟发展的启示。李南对日本物流共同化的发展演变及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行业水平型物流共同化模式,不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质量,还可以实现绿色低碳物流,解决因物流活动引起的诸多社会、环境问题;并且,从日本的发展经验上看,在物流共同化的推进过程中,资金和技术问题已经成为相对次要的问题;如何解决参加物流共同化的企业间的风险与利益分担,并促进合作成员间的信赖关系则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促进彼此间有效合作的机制框架。

三、总结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已从一线城市快速覆盖到二三线城市,区域化物流企业向全国布局,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商开始向三至六线城市的开拓,潜在的消费力必须有物流的支撑,虽然物流企业数量多,但是规模不是很大,且资源分布散乱,不能充分的利用整合所有的资源,所以物流企业联盟是必然的趋势。在联盟伙伴、风险分担、绩效评估、利益分配等方面上的分歧巨大。通过与国外的物流企业联盟发展遇到过的问题进行对比,汲取国外的发展经验,为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联盟提供发展建议。

四、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