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物联网通讯模块设计文献综述

 2023-10-31 11:10

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创新以及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的热点。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把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3个层次。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比如RFID射频装置、视频识别装置、温湿度传感器等;网络层包括各种通讯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可以将感知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上传给应用层,完成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应用层包括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可以实现物品信息的汇总、协同、共享、互通、决策等功能。

物联网的研究历史:1999年MIT Auto-ID Center 提出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2008年11月IBM 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即“互联网 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作为经济振兴战略。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物联网行动方案,方案明确表示在技术层面将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政府管理层面将提出与现有法规相适应的网络监管方案。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是一种基于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的'轻量级'通讯协议,该协议构建于TCP/IP协议上,由IBM在1999年发布。MQTT最大优点在于,可以以极少的代码和有限的带宽,为连接远程设备提供实时可靠的消息服务。作为一种低开销、低带宽占用的即时通讯协议,使其在物联网、小型设备、移动应用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现在MQTT协议已经成为物联网标准的通讯协议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MQTT协议的服务器端代理软件很多,这进一步激发了基于MQTT协议的硬件的开发。本课题旨在设计一款基于MQTT通讯协议的物联网通讯模块,模块基于WIFI进行网络通讯。

课题研究目标在于开发一种基于ARM单片机的物联网标准通讯模块,该模块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物联网通讯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物联网通讯模块的软件设计、MQTT物联网标准通讯协议的解析。

参考文献:

[1]王斌.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