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靶向眼表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文献综述

 2023-01-07 01:01

课题性质:设计型课题来源:自然科学基金与部、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一、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传统眼部给药方式常采用滴眼液的形式,但滴眼液存在滞留时间短、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在人体内药物与角膜的接触时间大约仅有1-2min,眼部生物利用度一般少于10%。

这是由于眼睛具有流泪和眨眼反射等非常有效的保护机制,药物滴入结膜囊内后,结膜囊内泪液不停的分泌,使滴入到眼内的药液迅速从角膜前区域消除,及从鼻泪腺迅速消除。

此外,药物经鼻.泪腺进入鼻腔或消化道最终被全身吸收,增加了诱发全身毒副作用的危险。

目前主要通过在眼用制剂中使用粘附性材料,增加与角膜接触时间来提高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

  通常我们把晶状体平面以前的眼部称为眼前段,主要包括角膜、虹膜、房水、睫状体、晶状体前表面等部分,而晶状体以后的部分称为眼后段,主要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巩膜、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等部分。

通常,局部给药只用于治疗眼前段疾病,而眼后段疾病通过全身给药来实现。

这是由于药物到达眼后段需经过多重解剖屏障和生理屏障。

然而考虑到血眼屏障的存在、全身毒副作用的危险及患者顺应性的问题,急需设计用于眼后段的生物利用度更高的局部给药系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