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评价文献综述

 2023-01-07 01:01

量子点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评价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量子点(QDs)又称半导体纳米晶(semiconductornanocrystals),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与传统有机染料分子探针相比,量子点的发射光谱宽度窄、可精确调谐,且分布对称;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分布,可用一种波长激发大小不同的同种量子点而获得多种标记颜色;抗光漂白能力强。

2004年,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的科学家首次研制出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QD),其优越性能受到人们广泛关注。CQD是一种与QDs具有相似光学性能的环境友好型荧光纳米材料,除拥有光学性能优良、尺寸小等传统半导体量子点所具备的优点外,其还具有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易于大规模合成及功能化修饰、制备成本低廉和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量子点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那么,新问题产生了:这种短期或长期附载在生物体内且性能独特的纳米颗粒在吸收、转运及代谢过程中会对生物个体、组织、细胞甚至生物分子的行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存在潜在的负面生物效应?如果存在,如何评价?这一系列的问题加速了对这种纳米材料毒性评价的需求。因此,在量子点应用日益广泛的同时,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暴露毒性问题已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多样性和初级生产量直接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藻细胞对许多毒物的敏感性高,且具有生长周期短,易于分离培养、同时可以直接从细胞水平上来观察中毒症状等优点,因而成为监测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本实验选用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CQDs、CdTe/CdS量子点对藻类的生长状况的影响对比,来研究碳量子点的生物毒性效应,同时比较两者的生物毒性大小,在指导并促进碳量子点的更安全和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上具有实际的意义。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熟悉对某一物质毒性评价的一般流程。

2.对本方法进行详细的方法学研究。

3.建立有关生物毒性的分析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