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诺昔康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文献综述

 2022-12-06 04:12

开题报告内容:

一、实验背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其中多数药物还有很好的抗炎抗风湿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炎(特别是 RA、OA)和各种炎症引起的疼痛。 非甾体抗炎药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与炎症患者数量不断激增密切相关的。据有关数据显示,1995 年美国大约有 15%的人患有关节炎,预计到 2020 年关节炎患者将增至 18.2%(5.94 亿患者)。在我国,关节炎患者人数已超过 1 亿人,每年治疗总费用支出在 135 亿元以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也高居不下,目前,全国约有 400 万~500 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球每天有超过 3000 万人都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氯诺昔康是新的非甾体抗炎药,系噻嗪类衍生物。氯诺昔康是一种不定形、黄色结晶物质,分子量为371.82。不溶于水、人工胃液(pH1.2)、二乙酰,微溶于人工肠液(pH7.4),稍溶于氯仿。该药由奥地利奈科明公司开发,1995年开始在瑞士及欧洲各国上市。它对环氧酶(COX)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被代谢成无活性的5-羟基氯诺昔康,通过尿液(42% )和粪便(51% )排除,COX1通常表达几乎所有的细胞,而COX2则因各种炎症因子的刺激而表达。以阿司匹林、消炎痛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对炎症患者的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同时抑制COX1和COX2,常引起消化道副作用氯诺昔康与其它同类药物相比,对COX2的作用更强,并且,由于它的剂量小、半衰期短,因此,对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产生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临床试验显示氯诺昔康可替代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和盐酸曲吗多等止痛药,减轻外科病人术后疼痛。可有效地减轻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的疼痛。

目前,氯诺昔康上市的剂型主要为注射剂,也有口服片剂的应用。然而大多数的 NSAIDs 的使用受到与之相关的副作用,特别是胃肠道副作用高发生率所限制,在使用 NSAIDs 的人群中,有 20%~25%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氯诺昔康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但由于药物口服易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不良反应,当长期给药时,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胃溃疡。近年氯诺昔康常采用经皮方式给药,以避免药物副作用。但在普通的外用制剂中,由于氯诺昔康溶解度较小,药物含量较低,透皮性质较差,影响药效的发挥。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N)是第一代脂质纳米粒,是以生理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粒,其在室温下呈固体。然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发展受到其自身缺点的限制,如载药量低(1%-10%),尤其是对于水溶性药物载药量更低。另外,固体脂质纳米粒由于固体脂质的晶型转变,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聚集、药物泄露等不稳定问题。

为了克服固体脂质纳米粒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二代脂质纳米粒——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应运而生。纳米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是由Alec D Bangham首次在1961年制备出来的,它由磷脂双分子层与水形成的微球形结构,是一种将固体脂质和空间上不相容的液体脂质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制备得到的纳米粒给药载体,是继传统的乳剂、脂质体、聚合物微粒、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近年来研究活跃的一种缓控释靶向胶粒给药系统。药物被 NLC吸附其表面或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可以靶向运输到特定的部位。NLC不仅具有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露慢、毒性低等优点,还可以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用量以及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因而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药物载体。

NLC由于其具有固体脂质纳米粒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靶向性和缓释性,同时又能实现大规模生产且其成本较低,此外还在可降解性和长期稳定性等多方面显示出优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为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基础,目前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多种难溶性药物的给药系统。NLC 与 SLN 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内部结构,NLC是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了液体脂质以破坏完美晶格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SLN 载药量低、物理稳定性差等缺点,且具有与固体脂质纳米粒同样的缓控释作用。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是通过液体脂质(如油酸、蓖麻油、中链脂肪酸甘油酯等)和固体脂质混合作为脂质材料而制成的纳米粒,由于液体脂质的参与,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载药量,并打乱了固体脂质原本的有序结构,使脂质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晶型转变而结晶。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