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浓度对沙门氏菌持留菌形成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1-12-29 21:00:58

全文总字数:6974字

文献综述

1.1沙门氏菌(salmonella)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极易污染水源、食品等,对人类健康威胁巨大,可引起伤寒、急性肠胃炎、败血症等,若进入血液组织,会导致系统性炎症甚至死亡[1]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沙门氏菌的血清量有2500余种,我国有290多种血清型[2]。

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主要有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甲、乙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3],其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冰箱环境中可以存活3-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沙门氏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但在20℃以上即可大量繁殖。

在世界各地的各类细菌性食品中毒事件中,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事件数量长居榜首。

在英国沙门氏菌为第一大食源性致病菌,在美国则位居第二,在我国大陆地区沙门氏菌则同样常居首位[4]。

世界上严重的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1953年于瑞典由于猪肉引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毒,7717人中毒,90人死亡[5]。

1.2持留菌(persisters) 随着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致死率大大降低,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菌的耐药性越发受到重视[6]。

一方面,细菌通过外界环境或者诱导突变获得耐药性基因,从而改变药物外排特性或者药物作用靶点等产生耐药性,另一方面细菌可以通过进入休眠或者缓慢生长的状态获得耐药性,但是此种细菌与前者相比,其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7~9],后者这一类细菌即为持留菌。

1944年,Bigger在研究青霉素的作用机理的实验中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致死剂量下的青霉素处理后,撤去青霉素,再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仍然能够出现少量的菌落生长,说明致死剂量的青霉素并没有将全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死,仍有一小部分存活,认为其表现为休眠状态、非可遗传表型,便第一次提出了持留菌(persisters)的概念[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