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东方体56kD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1-12-17 23:14:32

全文总字数:3287字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1恙虫病1.1恙虫病的介绍恙虫病(Tsutsugamushi)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hus),是由东方立克次体(Orentiatustusga‐mushi)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感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老鼠,以恙螨为传播媒介。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焦痂或溃疡、皮疹及淋巴结肿大[5]。

1899年日本首次报道恙虫病,但当时并未引起其他国家对恙虫病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军人在东南亚感染恙虫病,才使得该病得到重视。

恙虫病是亚太地区军事活动中造成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某些地区致死率可达30%[6]。

朝鲜战争期间韩国第1次有恙虫病报道,此后韩国恙虫病发病数不断增加[7]。

随后,世界范围内恙虫病自然疫源地不断被发现,恙虫病报告病例数也不断增加。

恙虫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313年我国即有恙虫病描述和记载,古时称沙虱热或沙虱毒。

1943年魏曦等在昆明用血清学方法证实恙虫病的存在,1948年彭淑景等首次在广州市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病原体[8]。

随着恙虫病发病数的不断增加和局部地区疫情的暴发,2006年我国将恙虫病纳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