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江歌案”为例文献综述

 2021-12-13 09:12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互联网普及率在不断上升,手机网民与日俱增,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对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和网络空间公共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变得深刻。

当网络平台成为公众社情民意的主要表达方式时,网络舆情反映了各种化会矛盾和热点问题,体现着公众参与社会事件、社会治理和政治生活的热情,也说明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日益深入人也。

互联网搭建了一个约束性小、自由度高、充满人情味的社会平台,为各种化会情绪的表达和社会舆情的呈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一些表现强烈或极端的非理性网络言行如造谣、漫骂、徘谤甚至人肉捜索、人身攻击等行为,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2012年,黄素君与毕晓光在联合发表的《浅谈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最早提出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问题。

尚红利通过《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的困境及消解》一文指出政府如何应对自媒体时代,即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需更新理念,以善治取代管制;具体表现为注重与公众的沟通,在网络上搭建政府与公众的对话平台;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面对问题及时回应,掌握舆情处理主动权。

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入手,基于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结合江歌案的案例,分析我国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困境,比如网络舆情治理法律体系不健全,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自媒体平台传播谣言等,因而政府、公民、网络媒体都应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

二、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19世纪末,在研究了二战中希特勒的舆论宣传后,西方政府意识到了舆论的巨大威力,进而提出了舆论管理的概念,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

一直以来在西方学者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较多围绕的是相似的概念public opinion或是public sentiment研究的。

舆情和舆论都是比较中国特色的词汇。

在20世纪中叶,舆论管理理论体系的相关研究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