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文献综述

 2021-12-27 08:12

全文总字数:2841字

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职能转型和公民社会成长的背景下,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各地社区纷纷响应号召,发掘社区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居民在直接参与过程中反映自身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不仅提高了社区治理效率,还能让社区资源得到整合,起到为政府与社区工作人员减负的效果。

居民直接参与社区治理固然有诸多好处,但也对居民的参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我国社区发展起步晚,加之长期以来实行行政管理体制,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较低,现阶段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领域中还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将相关研究着眼于居民参与的意义、居民参与的形式的划分、居民参与的实践方式、居民参与的发展现状研究。

(一)居民参与的发展现状对于居民参与现状的研究评析,王时浩(2007)提出了以参与的动力来源、参与的时间持续长短、同一时间参与的次数多少、参与的深入与否、参与的范围、参与的效果如何来衡量参与状况的标准。

而林尚立(2002)认为,对于居民在社区中参与的发展现状,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那么我国社区参与包含两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是被动参与时期,曾经红极一时的单位制取消之前,在社区参与的过程中,居民当时非常被动,而其中居委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比较明显,人们自由参与的空间被极大的缩小,第二个阶段则是弱参与时期,单位制取消之后,社区发展情况有所转变,除了不端增强的居民内在自治性以外,居委会的行政管理权利也有了一定的削弱,而人们的生活实际与社区工作实现了极为紧密的联系,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较高,总的发展趋势是积极的。

(二)居民参与的形式划分王刚(1999)从居民的自主参与和动员参与,研究了主观意识的程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