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排放权交易制度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2022-04-15 20:10:16

中美排放权交易制度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摘要

排放权问题是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1997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制定了第一个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性制度框架———《京都协议书》,欧盟、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低碳经济战略与制度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实践经验。本文旨在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主要策略和出现差异的原因,并结合我国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为我国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设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排放权;交易制度;美国

一、国内文献综述

(一)完善我国排放权交易市场

以下专家指出了我国目前尚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范炜烽(2013)认为,我国虽然拥有广阔的CDM市场发展前景,但是我国目前仍然缺少碳排放权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甚至连一个碳排放权交易指南都没有。而且伴随着基于配额的交易在气候交易所逐渐增加,已经颁布的《CDM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关于排放权交易规则、交易方式、纠纷解决机制、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关键性问题都亟待解决。唐增奎(2015)分析我国在制定碳排放权的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自 2012 年起的进一步深化试点过程中,仍遇到了企业、行政、法律法规、环保观念等诸多方面的阻力,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交易体系的法律保障不健全;政府已有行政手段逐渐失灵、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惩罚力度;碳排放交易市场流动性差;缺乏碳排放权交易的定价机制。于天飞,沈文星,黄喜(2008)认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总量控制与粗放型经济增长相矛盾;第二,排污收费标准较低,难以起到遏制排放的作用;第三,交易成本可能由于对其规范管理而复杂化高成本;第四,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不均。针对以上问题,三位作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快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可行性研究,建立碳排权交易的试点工作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二,改变政府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观念,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绩效考核标准;第三,积极发展低碳金融,尝试建立环境银行,同时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第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制。

(二)利用外部环境发展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任奔,凌芳(2009)认为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应该重视完善清洁发展机制(CDM),培育碳交易市场,逐步建立碳交易制度。江峰,刘伟民(2009)认为我国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应该抢抓机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鼓励金融业介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采取积极措施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张芳(2006)提出我国在国际碳排放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也同时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同时提出我国参与世界碳排放交易,将为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国际合作积累宝贵经验、对我国排污权市场建立和排污交易制度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