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绿地控股财务报表分析文献综述

 2022-03-18 21:55:12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财务报表分析文献综述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使得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财务报表扮演了了解和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角色。

本文选取国内房地产龙头企业之一的绿地控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企业财务报告等公开资料,对其开展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并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之前,有必要对国内外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开展绿地控股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时能够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1. 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分析起源于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之间的美国,早期为美国银行业所用。在起源初期,主要用于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来分析并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衡量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和信用,从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1898年2月,美国纽约州银行协会的经理委员会提出议案:“要求所有的借款人必须提交由借款人签字的资产负债报表,以衡量企业的信用和偿债能力。”1900 年,美国纽约州银行协会发布了申请贷款的标准表格,在这套表格里,除了资产负债表之外,同时提出了比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一系列其他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企业偿债能力的判断依据。到1919 年左右,杜邦分析法诞生。美国杜邦公司提出,将净资产收益率(权益净利率)作为财务分析体系核心指标,并将其分解为总资产收益率乘以权益乘数,再分别对总资产收益率分解为和权益乘数进一步分解,即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

1.1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研究

西方财务分析经历了传统分析和现代分析两个阶段。以20世纪中期为界,前期理论认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短期发展的分析,这与企业的发展和内部经营有关;后期理论进入现代时分析阶段,资本市场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和作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研究范围也从企业内部环境转向外部环境。

Bernstein and Wild(1999)和 Stickney(1996)提出,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核心内容应包括三块:第一块是概论分析,第二块是会计分析,第三块是财务分析。会计分析的作用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研究和分析企业报表中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正确、准确地反映其真实的经济意义。会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分析财务比率,准确而有意义的财务分析应建立在真实、正确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因此,对于财务分析来说,会计分析是必要的条件。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经常需要运用各种专业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包括趋势分析和比较分析等。

Leopold A. Bernstein(2012)认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的分析,通常包括对企业投资收益、盈利能力、短期支付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企业价值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及成果的评价。

Steven Isberg,Dennis Pitta(2013)提出根据公司的财务报表评估且量化公司的品牌价值,重点分析了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