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股权对美的公司财务绩效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2022-03-11 22:46:32

关于并购东芝白家电业务80%股权对美的公司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N160502408 蒋玉文献综述

  1.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1999年,Larson and Finkelstein 全面概述了关于并购活动的文献研究立场,他们区分了五个研究立场:a)战略管理,b)经济,C)金融,D)公司的组织和E)人力资源,同时探索收购。

采用财务和会计数据来进行比较分析(Parrino 和Harris,1999)

2004 年,Bruner 区分了四种研究方法:事件研究。他们检查股东的异常收益,因此直接衡量为投资者创造的价值具有前瞻性的观点。然而,这些研究的弱点是,它们容易受到混淆事件的影响,需要对股票市场的运作作出重大假设(效率、合理性和不限制套利)。X会计研究.从报告的财务报表中估算收益,为经济价值的创造提供了可靠的间接衡量标准。除了不同年份的数据可能无法比较之外,这些研究的重要缺点是公司和国家对过去的看法,忽视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对管理人员的X次调查。对股票市场上未知的价值创造的深入见解是研究的力量,这些研究提供了一份标准的调查问卷,对高管进行了抽样。同时,有必要回顾历史结果和参与率低特点的各自方法使这种研究方法容易受到对可概括性的批评。X临床研究。由于观察次数少,案例研究不适合假设检验。然而,具有客观和深入信息的归纳性研究往往会引发新的见解和揭示新的模式和行为。2006年,Martynova、Oosting和 Renneboog 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进行的公司收购的长期盈利能力分析。

此外,2001年,Ghosh将合并公司的经营业绩与行业中的公司进行了比较,2008年,Akben-Selccedil;uk则在寻找作为跨国收购目标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的变化。国外学者对企业并购的长期绩效研究较国内学者多,可能是因为欧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成熟度高,因此对绩效的研究也比较早。2006年,Martynova等人探讨了1997年至2001年间完成的155项欧洲企业收购,结论是总的来说,合并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收购后显著下降,然而在垄断行业,企业规模增长,这种下降显得微不足道。2007年,Demirbag,Mehmet 等人对一家大型药企的并购绩效研究表明,并购方在并购后的经营业绩产生了下滑。

在理论研究方面,Satish Kumar在2008年通过分析财务比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并购的财务绩效进行了研究,并购可以达到产生长期协同效应的作用,并购产生的多样化业务、增加的现金流和削减成本等导致了协同效应的产生。这一结论有Neelam Rani等在2005年通过实证研究进行了证实,学者们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305个并购案例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通过杜邦分析计算企业的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14个财务指标,继而对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进行纵向对比评价,得出并购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有所改善的结论。

另一方面,Neelam Rani,Surendra 认为并购对财务绩效存在负面影响。Burner在2002年对以成熟资本市场中的企业为样本的130篇文献的研究显示,对于主并购方来说,并购产生的绩效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被并购方通过并购获得更显著的正面效应。这一观点也被实证研究所证实,Betschingerc.M.A乖llBertranda.O在2011年对俄罗斯600多个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中的并购后并购双方的长期超额收益评估后,得出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绩效均在下降的结论。但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并购规模较小或并购企业的经验不足导致的。Roll在1986年的研究中认为,导致企业并购后绩效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管理者存在着非理性的因素,这将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并购的财务绩效表现不佳并非由于代理问题。但是对于这一理论学者们在实证研究中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他们认为并购后的财务绩效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并在2009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2013年, Matteo Rossi 等人对高科技行业的并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后短期会带来利润的下滑,但长期有向好趋势。2015年,Neelam Rani等人对印度305次并购案的长期绩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参与并购的收购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二、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上是在借鉴国外已有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实证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