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由度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2022-03-11 22:46:44

摘要: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手臂的某些动作功能,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它能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动化技术操作,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工业生产技术的有效发展。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发展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工业机械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理论、机构学、接口技术、信息和传感技术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机械手控制系统一般采用集中式控制体系结构,目前常用的两种控制方式为PLC与单片机。本文将从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本文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当前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所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深层次应用提出合理性假想。

关键词:机械手;PLC;单片机;机电一体化

引言

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使其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自由度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设计属于机电一体化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接口技术等的综合应用,充分发挥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提升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1]

为全面了解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情况,本文通过查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参考了近些年来的相关文献近50篇,并进行综述。

2 研究现状

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让人在安全环境中操作机器人完成有害环境中的工作。

国外的机械手应用发展较早,尤其是美国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工业机械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早应用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之后的几年内,美国根据不断研究的经验,在机械手的运动系统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良,手臂可以回旋、伸缩或者俯仰,控制系统用磁鼓做存储系统,对于机械手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为后来的机械手制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快,机械手应用最为广泛[2]。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适用于不同行业的机械手推陈出新。同时,机械手也向人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工业机械手的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比欧美要晚30年左右,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72年我国第一台机械手在上海开发成功,随之全国各省都开始研制和应用机械手。从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开始,我国政府大大加大了对工业机器人的重视程度,并且为此项目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众多学者及研究人员的参与下,研究开发并且制造了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与此同时,一系列的机器人关键部件也被开发出来,如机器人专用轴承,减震齿轮,直流伺服电机,编码器等等[3]

三自由度机械手及其控制系统包括机械手机械系统,机械手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个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