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借壳上市”动因及财务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11 09:03

文献综述

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的上市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即IPO,另一种则是借壳上市,即私人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由于目前我国采取的IPO上市机制为审批制,审批时间长、审批标准严格,相较于IPO而言,借壳上市以其监管机制宽松、流程简单、成本低、快速高效等优势成为许多公司的优先选择。借壳上市是企业应对核准审批机制的产物,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外对于借壳上市的研究比国内的起源早,但借壳上市实质上属于资产重组,国内外对于此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是基于实际案例,研究借壳上市的动因、绩效评价等方面。

一、国外研究概况

Schwert(1996)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2000个并购案例,发现经营较差的企业由于无法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从而选择借壳上市以获取投资。Brusco和Arellano (2002)基于美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20年内的借壳上市案例,发现借壳上市的成本比IPO上市成本低,且大部分公司选择借壳上市是由于无法达到IPO上市的要求。Floros 和 Sapp(2011)发现,选择借壳上市的企业往往规模更小、不够成熟、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更差。即企业立足于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由于无法达到IPO上市的要求,希望通过“Backdoor”的方式达成上市目的,企业自身状况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因素。Gleason等(2005)基于对121个借壳上市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选择借壳上市的动因并不是IPO市场不景气,近一半的借壳上市发生在IPO市场火热的时期。William,Sjostrom(2008)认为,虽然IPO上市具有大量股权资本注入和提升股权流动性的优势,但借壳上市与之相比成本低、时间短,是许多公司选择借壳上市达到上市目的的动因。同时他们认为,借壳上市的真正目的还是在于利用上市资格取得更多的融资,因此选择成本低、时间短、高效快速的方式来达成目的。Banalestanol(2011)也认为部分企业为了快速在资本市场上取得融资,会选择融资成本较低的借壳上市以达成最终目的。Singh (2014)认为,企业选择借壳上市的动因有许多,最主要的动因是为了吸引投资者,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以谋求发展。

Jain R(2005)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借壳方在借壳上市中相对于IPO会获得更高的股票收益率和收购收益,也更容易提升股价。同时,由于市场监管较为宽松,上市的成功率也更高。Gleason 等(2005)认为,与IPO上市相比,借壳上市的公司的市场收益率表现良好,且上市的成功率也更高。Floros 等(2011)通过研究2006-2008年的借壳上市案例发现,借壳上市后三个月内,上市公司的原股东的异常收益率可以达到48.10%。但Datar 等(2012)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基于对资本市场借壳上市公司和IPO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证实了同行业内后者上市后的绩效表现更好。

总体来说,企业借壳上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融资、谋求发展。基于美国股票市场的实例研究表明,经营运行状况良好的企业会优先选择IPO上市,而经营状况略差的企业则会选择借壳上市(屈源育等,2018)。借壳上市后,短期内公司的业绩表现良好,市场收益和股票价格大幅提升,借壳方和上市公司原股东都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但是长期看来,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借壳上市公司自身的局限性,公司的绩效表现会差于IPO上市的公司。

二、国内研究概况

于彤彤(2014)认为,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动因是获取大量低成本的资金,以提升公司的发展潜力。刘好丹(2016)认为从事影视传媒行业的公司通过借壳上市,可以克服融资乏力的障碍,促进企业发展;刘元和刘爱梅等(2016)认为,除此之外,公司借壳上市的动因还包括取得相关政策的支持。王保文(2017)认为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极大的受限于融资问题,通过借壳上市私人企业可以高速度、低成本的获得上市资格,解决融资问题。屈源育等(2018)研究发现,企业借壳上市的动因是面临的融资约束较大,希望通过借壳上市解决融资问题,并且在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些公司通过借壳上市也确实缓解了融资难的困境。基于国内IPO上市的审批制度,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国内企业选择借壳上市的动因,主要还受IPO市场审核机制的影响。戴娟萍(2015)认为,我国严格的审批制度使得国内资本市场通过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渠道狭窄,而借壳上市则可以规避这一阻碍,使企业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上市的目的。张鹏豪等(2015)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景峰制药作为借壳方的实力可以达到IPO上市的要求,但是由于国内IPO的暂停、超长的排队时间以及大量的排队企业,该公司因此选择更具灵活性、可操作性更强的借壳上市实现上市目的。

国内学者目前对于借壳上市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事件研究法、会计研究法、财务指标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及回归分析法、财务指标及主成分分析法等。戴娟萍(2015)运用了实践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研究了绿地集团借壳上市的案例,发现绿地集团通过借壳上市,规避了房地产企业上市的限制,提升了企业的实力和盈利能力,给股东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张璞(2015)通过对2008-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IPO上市和借壳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借壳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两年内的绩效表现与IPO上市公司相持平,并且其认为利用ST类壳公司上市的公司业绩优于IPO上市的公司。孔令军等(2016)运用事件研究法发现,靖远煤电窗口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高达37.32%,且投资者普遍看好该公司的资产重组。杨胜利等(2017)通过对圆通速递借壳上市的事件研究发现,交易预案发布日和并购重组委员会通过日的公司每股收益均高于市场整体收益水平。这反映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借壳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普遍具有良好的预期。但同时,部分学者对于借壳上市的绩效评价持有不同的看法。孙培东(2014)选取了2007-2009年297家IPO上市公司和76家借壳上市公司为实例,发现借壳公司的长期财务绩效相较于IPO上市公司而言处于劣势。王科儒(2017)通过统计分析法,研究得出国内资本市场上借壳公司在上市后的短期和长期收益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马欣越(2018)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借壳上市公司与IPO公司相比,长期绩效表现较为乏力。雷红霞(2018)通过实证研究证明,部分借壳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偿债能力在中长期方面下降。并且其认为,私有企业只有将行业政策、借壳方案以及资源配置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借壳上市绩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