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视角下会计行业人工智能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20 19:51:42

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视角下会计行业人工智能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发展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其存在的“危与机”及相对应的应对之策是一个很值得研究思考的课题。AI对传统会计工作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影响了当下的整体环境现状,对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冲击,导致经济环境被重塑,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引进会计行业,从普遍的“互联网 ”演变成“AI ”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大趋势,相关研究文献也体现了这一点。国外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之中的应用实践的探索工作,而当代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对会计核算流程的再造、根据AI提供的信息数据揭示内部欺诈等方面。现阶段,我国国内研究的重点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根据当前AI的具体应用情况研究对会计行业及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其所遇到的风险及对策研究等方面。

  1.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实践探索方面,国外学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研究,一是具体分析某一行业财务管理状况引用人工智能技术所发生的改变;二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比较分析。

Jiaxin Luo(2018)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需要,人工智能迎来了黄金时代。Michael Wooldridge(2020)通过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技术指出人工智能需要的不仅仅是深度学习。Yang Weige(2020)通过对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分析认为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人工智能的要求。因此,如何使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会计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很多学者研究的方向。

Shipeng Zheng(2019)通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引用自动化机器人的创新分析,提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有效措施,他认为在未来,机器人过程自动化将在促进电力企业发展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只有利用机器人过程自动化,才能创新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他指出传统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弊端,一是其会计工作需要多名会计人员办理,并对原始发票进行审核,工作简单但重复率高;二是凭证分录过于集中;三是财务报告需要多次填写,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四是人工处理数据不准确。因此,金融机器人取代了传统的会计工作,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改善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减少了他们在结账和对账工作中的压力,他们也将从会计监督转向管理决策,从而有一个新的平台和更广泛的优势。

Louis P. Le Guyader(2020)认为人工智能是确保最复杂的现代会计规则得到正确实施的必要要素,当会计与日益复杂的资本市场活动相互作用时,人工智能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工具。他建立了FAS133会计模型,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强调了AI实现该模型的必要性,从而指出对冲会计条件下人工智能的应用机会。

  1. 国内研究现状

人工智能的初次提出是在 1956 年的Dartmouth 学会上,随后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渐成熟,在各个领域都大展身手,会计领域也不例外。中国会计学会第十六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讨论了智能化驱动下的会计发展与变革主题,强调了会计信息化在大数据潮流下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由此也看出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傅元略(2019)在其文章中提到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三步走规划”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向了新高度,他认为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各行业 AI 应用已形成普遍共识,即AI 应用应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技术。彭启发(2019)也提到德勤与KiraSystems合作制造出的“德勤机器人”能利用智能阅读快速从大量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合成文本,随后,普华永道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推出了财务机器人,实现了财务流程自动化,他认为以财务机器人进入会计、税务、审计领域为开端的财务会计 人工智能技术运动开启了财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时代。另外,新《会计法》的正式出台,会计从业资格证被取消;清华大学取消会计学专业;《经济学人》列出的未来最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传统岗位,会计行业就在其中等等消息,无一不加重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焦虑,这也引发了更为激烈的讨论与研究。

从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发展的意义角度来说,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人工智能促进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陈云(2020)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市场行业的复杂性、数据信息的集中性和多样性,使得传统会计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单一的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需求,她通过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洪雪芳(2020)也对“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索,她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它们的影响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对其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当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共享性有限、会计人员素质无法有效协调、财务系统模式尚未充分适应“大智移云”发展,由此她提出创新发展的需要,以此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从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刘燕(2018)、卢丽颖(2020)、梁岩(2020)也都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指出,在人工智能的介入下,会计工作的内容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核算导向转变为管理导向,促使管理会计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打造复合型人才,促使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化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二是人工智能进一步推进了弱AI向强AI的转化。潘好强(2018)指出互联网的出现以及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为会计带来了全新的核算模式,即会计电算化,它简化了会计核算,降低了工作量,减少了失误率,提高了核算效率,增加了工作质量。然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种半自动化核算模式,相比之下,基于AI的财务机器人完全不需要会计人员操作,它可以独立进行会计核算,进一步缩减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付纾千(2019)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到财务机器人是一种弱 AI 向强 AI的过渡,她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把计算过程、数据录入交给计算机,但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没有自主意识,而AI机器人不仅可以自动对账、对进销项差额及时提醒,还可以对增值税发票的验证真伪情况进行反馈。基于计算机计算的准确性和云传输的高速性,AI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管理自动化,这也是强AI的一种标志。孙延祥(2017)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原理,他认为AI也有弱点,对需要想象力、创造力、情感方面的工作不如人类,因此要学会再学习。然而,傅元略(2019)却认为目前出现的财务机器人属于弱人工智能,基本上还是聚焦在财务流程手工操作的自动化方面,造出具有大企业 CFO 一样的思维和决策能力的“财务机器人”的强人工智能还需要10年的研发与推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