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指数的应用与推广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9 10:1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2月印发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8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为2.48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17.9%。中国老年人健康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56%,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国民健康头号杀手。越来越高的慢性病共病率更导致了患者健康负担增加,患者临床管理困难等问题。目前,各种慢性病的诊疗有各自的指南,制定单病种诊疗指南所依据的临床研究往往没有考虑到共病、高龄(gt;75岁),以及合并症之间对预后存在的交互影响。然由于我国老年共病患者管理作用有限,老年共病患者消耗大量医疗卫生资源但健康产出率不高。如何对共病状态进行评估并指导临床实践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指数,主要为老年共病指数(Geriatric Index of Comorbidity,GIC),对老年共病患者的在院死亡率,院外一年内死亡率及再次入院情况和院外5年的生存率等具体情况都能较好的预测,能有效改善我国老年共病管理。本文的目的为研究老年共病指数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对比国外情况挖掘老年共病指数在我国推广使用的问题,结合国内已有基础如CHARLS数据库,提出建议及意见,进而推广老年共病指数使用,或为建立我国的共病指数做准备。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1)在CNKI、维普、万方、百链等中文数据库以“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共病指数”、“共病管理”等中文检索词等分别组合检索相关文献,在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英文检索词“comorbidity”、“multimorbidity”、“comorbidity index”检索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初步阅读分为共病类、共病指数类、共病管理类,再次对文献精读得出共病指数现有研究成果、共病指数运用意义、共病指数运用现状以及建立新的共病指数的必要性。

四、成果形式:

以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探讨共病指数在我国的推广运用问题,以及我国建立新的共病指数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情况提出建议及意见。

五、共病指数及其运用意义综述

1、共病指数运用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