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加工企业绿色竞争力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7 10:07

文献综述

随着生态环境面临的严重危机,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消费者也逐步树立起绿色消费的理念,对于企业而言,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得不面对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战略抉择,尤其是木材加工品企业,由于其产品原料为木材,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密切相关,同时在生产相关产品时,涉及到大量废弃物,噪声,污水的污染物,故对其而言,提升绿色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较多,但是研究木材加工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较少;研究木材加工企业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控制的较多,但从整体战略的角度研究木材加工企业的不多。

国内研究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方面,杨静等人整合Hart(1995)的自然资源基础理论以及Teece(1986)的互补性资产理论,实证检验绿色创新战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揭示绿色创新战略提升企业价值所需的内部关键能力与资源( 创新能力和组织冗余) 及其作用机制。[1]薛捷等人提出“外部知识整合能力→绿色产品开发能力→绿色产品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并对珠三角地区多家具有绿色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指出了在以绿色产品设计能力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中,外部知识整合能力的3个维度(纵向结网能力、知识交流能力、专有技术融合能力)对绿色产品设计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指出,在以绿色工艺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中,外部知识整合能力中的纵向结网能力和专有技术融合能力对于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对于绿色产品顾客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 吴维库等人指出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发展低碳经济、追求绿色成长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也日益增强,低碳绿色战略的核心就是“危机中的企业转机管理”。从普遍的企业管理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低碳绿色战略提出的环境、战略框架及实施的重点步骤,但没有针对特定的行业进行研究。[3]独娟研究了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及构建路径,分析了企业资源低碳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三大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直接转化为企业低碳竞争力的三大形成要素(低碳技术、低碳管理、低碳文化)的能力,并指出企业低碳竞争力之构建,需要加大低碳技术创新投入,全面提升低碳管理水平和加强低碳文化建设。[4]曹柬等人针对现实国情下制造企业绿色战略实施的动力不足问题,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探讨市场机制作用下制造企业运营模式的演化过程,分析政府在模式扩散中的作用。指出纯粹市场机制难以推动发展中国家制造企业的绿色运营模式演化,政府规制十分重要。同时结合案例分析,一方面基于微观操作层面,提出政府的检查措施、奖惩手段及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基于中观政策层面,提出加大龙头企业规制力度、充分利用公众监督、规范绿色认证体系等规制措施。提出了一系列对我国制造企业的建设和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参考价值的论点。[5] 黄晓杏等人基于绿色动态能力视角,对中部六省会城市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构建了绿色创新战略影响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设。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与绿色动态能力呈正相关,同时,也发现绿色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市场成功和财务绩效)具有促进作用。[6]李创则对企业环境战略的产生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环境管制背景下企业战略决策的ETSP分析模型并对企业实施环境战略的具体行动进行了详细阐述,且分别论述了抵制战略、遵从战略和积极战略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7] 田虹等人从自然资源基础观出发,研究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绿色形象的影响。提出前瞻型环境战略会通过影响绿色核心能力、绿色产品创新与绿色过程创新,进而对企业绿色形象产生积极影响,并创建了相关关系模型。发现前瞻型环境战略会提升企业绿色形象,同时对比了提升企业绿色形象的不同路径,为企业构建高区分度的企业形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8]

由此可见国内的学者对于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侧重于企业战略与其他企业经营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或者侧重于一般企业的研究,但很少有学者进行木材加工企业的研究。

国外的学者在研究企业的绿色竞争力以及环境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方面比国内的学者要早得多,且理论研究颇丰。Michael E. Porter和Claas van der Linde从环境监管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入手,揭示了环境、资源、生产力创新以及竞争力之间的潜在逻辑链关系。[9] Sanjay Sharma基于战略研究相关文献,考查了加拿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环境问题管理解释与企业环境战略选择之间的联系,研究了环境问题作为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合法性以及管理者在处理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方面拥有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自由裁量权等问题。[10]Pelin Demirel等人基于世界各地的绿色创业企业不断增加以应对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中各企业存在问题,主要介绍了相关研究文献的最新发展以提出对绿色创业有兴趣的学者的未来研究议程。[11]Donald S. Siegel概述了绿色管理实践的经济/战略视角,重点介绍了与此活动相关的战略利益和竞争态势指出企业应采取“绿色管理”的做法,指出只有这样才能够补充组织业务才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战略,最终提高利润率与股东财富。[12] Paul Shrivastava提出企业通过管理环境变量,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其在文章中将“环境技术”概念视为一种竞争力和提高竞争优势的工具。指出环境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质性的方向和管理过程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帮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文章以3M公司为例说明环保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探索环境技术对竞争力的战略影响。[13] Sanjay Sharma和Harrie Vredenburg分两阶段在同一行业内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通过比较案例研究,将企业对资源的看法应用于环境响应领域。 第二阶段通过调查检验案例研究中发现的关联性。发现企业对其与和生态问题之间的问题作出主动回应的策略与独特的组织能力的关联性,并指出这些能力对企业竞争力具有影响。[14]Sajal Lahiri和George Symeonidis从国家层面,制定了一个国家间产品差异化两国古诺寡头垄断模式。指出企业应对排污污染的减排是内生的,企业数量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两国企业之间自由进出而变动的。提出对排放税和生产补贴进行特别的单边和多边的政策改革,不仅不会使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利润)遭受损失,而且在这两个国家之间,排放水平会更低,福利可能更高。[15]

由此可见,国外学者指出了企业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和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性,强调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对提高企业形象和面对各种挑战并提高企业绩效的价值,并且从不同的层面阐述了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做法,但是并没有系统的从战略的角度去谈如何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且多注重分析环境、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杨静, 刘秋华, 施建军. 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价值研究[J]. 科研管理, 2015, 36(1):18-25.
  2. 薛捷, 张振刚. 外部知识整合能力对绿色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4):106-116.
  3. 吴维库, 李贞恩. 企业低碳绿色战略研究[J]. 经济纵横, 2010(7):85-87.
  4. 独娟. 论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及构建路径[J]. 求索, 2012(5):193-194.
  5. 曹柬, 吴晓波, 周根贵. 制造企业绿色运营模式演化及政府作用分析[J]. 科研管理, 2013, 34(1):108-115.
  6. 黄晓杏, 胡振鹏, 傅春,等. 绿色创新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基于绿色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17):104-109.
  7. 李创. 企业环境战略及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16(3):57-61.
  8. 田虹, 潘楚林. 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绿色形象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15, 12(7):1064-1071.
  9. Porter M E, Linde C V D. Green and competitive: Breaking the stalemat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73(5):120-133.
  10. Sharma S. 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s Predictors of Corporate Choice of Environmental Strateg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4):681-697.
  11. Demirel P, Li Q C, Rentocchini F, et al. Born to be green: new insights into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green entrepreneurship[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7(1):1-13.
  12. Siegel D S. Green Management Matters Only If It Yields More Green: An Economic/Strategic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09, 23(3):5-16.
  13. Shrivastava P.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16(S1):183-200.
  14. Sharma, Sanjay, Vredenburg, Harrie. Proactiv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ly valuabl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19(8):729-753.
  15. Lahiri S, Symeonidis 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out los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 2017, 19(5): 921-936.

资料编号:[8145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