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制造企业产品服务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7 10:07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制造企业产品服务化研究

1.3.1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缺失的现状,引发了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切。如何界定并解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出现的现代性、中国性问题,成为了理论界与实践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国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有很多,这可以充分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社会时期都有着重要性。国内的学者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有着以下重要的研究。例如,崔丽在从《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关系契约理论为视角》从当代中国的现实背景和特殊国情入手,在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基础上,以关系契约理论为视角重新审视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基础,建构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并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模型和评价指标。论文的落脚点最后回到中国现实,在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框架指导下,借鉴俄罗斯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经验,以“公私协作”模式为范本探索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可能路径,以期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推进新时期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履行。邓玉华在《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竞争力》中,梳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厘清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企业社会责任如何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揭示其转化机理及演化规律,并以实证及案例研究方式予以了证实和阐释。孟繁富在《消费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提出在消费者看来,企业最应该践行的社会责任是慈善与社会公共责任,其次是顾客与商业伙伴责任,再次是员工发展责任与产品责任,然后依次是环境责任、竞争者与供应商责任、员工基本责任、股东责任。在卡罗尔的社会责任四级模型中,位于顶端的慈善责任被消费者给予最高的期望。消费者的内部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仅与品牌资产的品牌关系和品牌联想这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而消费者的外部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与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满意度、品牌独特性、品牌延伸、品牌联想和品牌关系之间皆存在着显著性回归关系,这从消费者视角进一步验证了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资产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的问题。同时,本研究还验证了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体验在社会责任感知与品牌资产之间的正向调节效应,也就是说,高社会责任体验的消费者会给予企业更高的品牌资产,而低社会责任体验的消费者会给予企业较低的品牌资产。基于消费者导向的视角,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措施包括:树立正确的消费者导向的战略社会责任价值观;实施基于消费者利他归因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计划;建立责任消费与CSR的互动影响机制;建立消费者选择对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的软约束;唤醒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意识等等。

国内的学者对于制造业产品服务化的模式,战略等也做了较多的研究。胡查平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的生成逻辑与作用机制--基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中指出当制造业企业服务提供类型与企业特定情境能力之间保持相对的适应性关系时,企业能力更可能对制造业企业绩效带来积极影响。即与制造业服务提供类型(顾客业务需求)性质之间保持相对适应的企业特定情境能力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影响作用。从而进一步确证了企业能力在企业战略成功转型中扮演的积极角色,实证了制造业企业不同增值服务类型的提供,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获得需要不同的企业能力类型来做支撑的重要研究假设。何勇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的发展与产品服务化的关系》中认为产品服务化成为许多跨国制造企业新的经营策略,从单纯提供有形产品扩展到基于有形产品的增值服务,有形产品本身甚至只作为传送服务的媒介或平台,该现象将从现在的中间产品(即企业投入品)为主向最终消费品领域扩散,从大件耐用消费品向一般消费品延伸,客户从以企业为主转向消费者为主,成为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制造业产品服务化都有着不同角度的研究,但是尚未又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并且国内学者对于制造业产品服务化基本还有局限,本文将会加入从云计算,大数据等视角来审视该转型。

1.3.2 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的狭义,广泛,具体,抽象的概念出现在营销和管理文献中。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并没有一致的结论(Carrigan&Attalla 2001:McWilliam et al.2006)。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定义关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传统的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负责提供产品和服务,提高生活质量。这个定义虽然揭示了企业增加社会福利的义务,但这个定义只强调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通过学者的不断深入的讨论,CSR定义的扩展已经完成。范围已经从原来的经济和法律领域扩展到企业愿意承担全社会福利责任的较大空间。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应该是一个全面而一般的概念。而通过对历史上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其综合性已经不甚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实践变得多样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创新。A.贝雷尔(1931)认为企业是有利可图的组织,追逐利润是企业的主要任务。赫伯特·西蒙(1954)认为企业的决策应该承担超越法律的责任。鲍文(1953)认为企业有责任根据社会价值和目标来决策和处理业务。德鲁克(1954/1972)认为企业的所有者必须考虑到每一项商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所有者必须遵守法律,不应该对员工,顾客和社会产生有害的行为,尽管这些问题不被禁止由法律。戴维斯(1960)认为至少应该从商业行为看,不仅是经济和技术的考虑。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62)认为企业的唯一责任就是寻求股东的最大利益。McGuire(1963)认为企业不仅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还承担社会责任。戴维斯和布鲁姆斯特罗姆(1971)认为三种同心的观点是第一个包含经济和非经济要素的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这个理论认为,内部循环包含了经济功能的基本特征,如产品,生产和经济增长。中圈包含环保,员工就业等社会事件的责任。外部圈子包含着许多将会促进社会的不确定的责任。

在制造业产品服务化转型方面,国外学者和权威机构提出并且研究的很多理论方面的主题,并且不少研究都指明制造业产品服务化会为且带来巨大的竞争力。Aachen University(2017)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来评估产品服务系统中的品种诱导成本。Elservier(2017)认为客户不再需要物理产品,而是需要提供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功能服务,即产品服务系统(PSS)。 模块化在PSS开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支持个人概念设计。 PSS的功能需求可以被识别,然后被分类到不同的集群中。1988 年由Vandermerwe 等首次提出了服务化的概念至今,产品服务化已在国外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初步成功的应用。Alwan L(1995)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流程中,随着市场的需求,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加,各大企业都采用提升服务的手段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生产前,企业需要通过做更多的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需求,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对销售人员的培训,以及产品功能的宣传,提供多种渠道的订货方式,甚至采用外包业务,和服务业进行联盟,采用专业手段争取更多的顾客。Spohrer(2010)在产品售出后,优质的客服服务人员,售后维修人员,尽可能地为顾客解决在产品使用、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制造业从单纯地产品生产转向产品服务化的道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Freitag(2014)认为现在,制造业需要以生产、产品、市场和顾客为中心。需要权衡的因素变多,一是需要强调企业本身的管理,提高生产力,在质量和成本之间找到权衡关系——最佳产品和最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点;同时,现在需要关注的是顾客和市场问题,确立顾客对产品的期望值,是否能够吸引顾客的目光,是以顾客为主要导向的服务业,找到顾客的满意度——在最佳服务和最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