インターネットにおける匿名制と情報伝達の中日比較     ――中国のWeiboと日本のTwitterを例に文献综述

 2022-01-19 09:01

全文总字数:835字

国内关于网络舆论及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众多,在参与主体、进行传播的媒介、充当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何威(2009)提出了“网众传播”的概念,并归纳了其六大特征;李霞(2013)通过对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性媒体的互动仪式的分析,提出了微博互动与群体理性的关系;周葆华(2014)立足社会化媒体环境与中国本土情境,探讨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舆论研究的基本概念、核心议题与创新路径;赵作为(2017)从舆论场域、舆论自净化能力、舆情传播和公共事件传播等方面分析了微博的舆论场;马相龙,卯会(2018)通过分析具体事例,探讨了公众舆论中自媒体“媒介审判”下受众群体的暗示行为;蔡宁宁(2018)归纳了微博舆论场中站队媒介、站队群体与站队事件的特点,并探讨了站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而在网络匿名的影响方面,黄哲千(2016)通过真实网络匿名环境下的实验研究,得出了在网络匿名环境下,从众现象依旧存在,社会认同会对个体的从众行为产生严重影响的结论;尤小雅(2018)总结了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在特征及匿名化下的集群影响。

国外也有很多从匿名、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如成田康昭(2009)以新闻网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差异;安保克也(2009)通过分析法院对网络诽谤罪的判决,分别考察了网络言论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吉次由美(2011)探讨了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折田明子(2013)以日本当代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探讨了其在SNS(社交网络服务)中,用途、交流对象与匿名的关系;笹川乔介,和泉顺子(2013)认为,网络因其自身“信息扩散”与“匿名性”的特点,从而导致了诽谤中伤问题的增多与恶化;关和音,高桥光辉(2013)探讨了CGM(消费自主媒体)上信息发布与接收的现状和其对人类主体价值观构筑的影响;石井健一(2016)通过国际比较调查考察了文化对互联网使用的影响。

资料编号:[8823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