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比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文献综述

 2022-08-18 10:08

“汉语桥”试题和比赛形式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汉语桥”目前发展背景,比赛基本内容以及其与汉语教学各方面的密切关系。再重点、详尽叙述了目前相关文献的内容,对其进行提炼与分析,主要分为针对偏误、文化、节目研究的三类。最后指出当面研究的一些不足,展望未来。

关键词:汉语桥1; 偏误2; 文化3;软实力4

一、文献综述

“汉语桥”比赛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间架起了一座相互学习、传递友谊的桥梁。同时它的比赛形式也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诸多启示,“汉语桥”是面向所有年龄18岁至30岁、具有非中国国籍、在国外出生并成长、母语非汉语的外国高校在校生,而对外汉语教学则是面向所有年龄段的汉语学习者。两者的参赛者数量和学生数量每年都在呈上升趋势,对于我们向外推广汉语,展示汉语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年轻的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跨学科或者跨媒介的研究更是少之又之。“汉语桥”作为国内少有的对外传播汉语文化的节目,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其中的细节,从开场白到关卡转场语,都是“汉语”深厚文化的体现。从“节目”的角度看,“汉语桥”试题丰富多样,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现代知识,既有需要字正腔圆的口语题也有需要横平竖直的手写题,汉语教学的四要素和教学方法在比赛中也多有涉及,总之娱乐之外,根据选手答题的状况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从另一个角度看,“汉语桥”每年举办一次,比教材更新换代快,且形式新颖,能集中快速地反映不同国家的人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验证了许多教学形式的可操作性。“汉语桥”比赛实际上在提供给课堂另一种思路,教学活动该如何安排,语言测试该如何设计,教学思路该如何创新等等,研究的目的就在于从节目的具体题目、具体环节中概括出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一般方式、方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汉语桥”的研究从某一方面切入的较多,从点到面,从比赛到实际,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很多新思路,也给一些问题提出了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概括起来以以下研究角度为主居多。

偏误是教学的一大难点,涉及到学习者在已有认知框架下重构新的图示,由于每个国家每种文化各不相同,也较难把握共同的重难点,新手老师很难快速从理论过渡到经验过渡到实际,这是汉语课堂非常值得重视的一点。

李楠楠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浅谈“汉语桥比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以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例》(2015年)中谈到选手在比赛中出现的偏误对相关教学的启示,以及比赛对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启示,提出显性语用教学和附带性语用教学相结合,激励机制等观点。赵宝侠在《2014年“汉语桥”大赛试题与作答偏误分析及其对汉语教学对启示》(2016年)中,也分析了比赛中的语言要素偏误和文化偏误,发现出现原因主要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知识理解不全面。刘檀的《第九届、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选手表现出的汉语口语偏误分析》(2012年)从选手口语偏误出发研究心理障碍对学习者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提出提高传统课堂有效性、开发网络课堂等对策。学习过程中出现偏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寻找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