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无标志被动句的偏误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8 10:08

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无标志被动句的偏误研究

摘要:汉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句是留学生汉语学习各个阶段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留学生汉语使用中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本文对前人关于无标记被动句的各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对于被动句式的研究,前人的成果更多地聚焦在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本体研究和英汉互译方面。针对无标记被动句式的英汉对比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偏误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较少涉及到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无标记被动句时的问题。

关键词:无标记被动句;二语习得;偏误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无标记被动句的本体研究现状

现代汉语中,被动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百年来,在汉语被动句的相关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都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其中,马建忠(1898) 在其巨著《马氏文通》中第一个提出了“受动”的概念,开创了汉语被动句的研究。[[1]]马先生在指出汉语中“为hellip;所”、“为”、“于”、“见”、“被”等字用于表示被动的同时,还指出了“外动字单用,先后无加,亦可转为受动” [[2]]的情况。这便是指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的无标记被动句。马先生的研究语料皆取自古代汉语,虽然没有深入揭示句法语义等问题,但是对今天的被动句研究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启蒙作用。而真正的现代汉语被动句的研究始于黎锦熙1924年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他认为被动式是一种反宾为主、宾在句首的句式[[3]]。其后,王力、吕叔湘、朱德熙、王还等多位著名语言学家相继从来源发展、句法结构、语义范畴、语用条件等多个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被动表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长期以来,国内外的汉语研究者已对现代汉语被动句展开了许多深入探讨,也发表了不少重要见解和研究成果,但目前在有关无标记被动句的一些问题上仍然众说纷纭。

1.无标记被动句的界定

无标记被动句这一特殊句式一直是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对外汉语学界也加入到了无标记被动句研究的行列中来。然而,关于那些主语是受事而没有被动标记的句子的划分和归属问题,语法学界的观点一直没有得到统一。

总体说来,现行的主要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