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转换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27 22:27:47

《数字赋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转换研究》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具有紧迫性,现实性的全球课题,它广泛存在于全球的各个地区,其中,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比较突出。通常,由于经济需要,父母外出务工,而留下子女于户籍所在地由亲属照顾,这部分由亲属照顾的儿童即为留守儿童。各个地区由于现实文化差异,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1.关于留守儿童定义

留守儿童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上官子木(1993)提出,他认为“留守儿童”特指那些父母均不在身边的儿童。[1]但早期定义与今天相距甚远,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Mazzucato曾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在移民过程当中被落下或未能一起奔走甚至被遗漏在自己的家乡并由爷爷奶奶或父母单方照顾的孩子。[2]这一定义兼顾了西方国家移民问题的需要,更加符合时代特征。

2.关于留守儿童相关研究

桑德拉.派克(Sandra Paik)的研究发现,频繁流转对儿童的学习不利,流动儿童往往辍学率高,成绩差的比例更高,留级的比例也更大。尤其是当贫困与流动相结合时会给儿童学习带来更严重的后果。[3] SMC的研究发现母亲移民的儿童与非移民的儿童比较更易感到孤独、愤怒、被遗弃、害怕和焦虑(2005)。[4]父母外出务工让留守儿童缺乏感情和肉体上的亲密,给留守儿童带来痛苦并伴有以下表现:学校表现差、退学、与教师和同伴冲突、焦虑、自尊心强、感到沮丧、冷漠、自杀行为和物质滥用(Valtolina Giovanni G, Colombo Chiara,2013)。[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国外针对留守儿童研究主要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入手,着重分析留守家庭的生活方面,心理健康方面,学习行为认知等方面。认为家庭生活中父母的缺位,除了能为家庭提供物质保障以外,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质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可能因父母缺位而更早的独立成熟,但也有可能因为情绪孤独(emotional loneliness):对亲密社会关心心理依赖的缺失,如父母,配偶和孩子。[6]因而变得孤僻怪异,缺乏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国外对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呈现多元化,从原因、现状、影响等多角度阐述研究,并且前人研究都有结论,其多元视角值得国内学者们学习借鉴。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关于留守儿童与家庭教育

1.1.留守儿童定义

在字面表达上,以往的研究和报道中曾出现过“留守子女”、“留守孩子”、“留守学生”、“留守少年”、“农村留守子女”、“空巢儿童”等称呼,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定义,学术界各有说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