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广告文化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06 06:02

全文总字数:3119字

《近代上海广告文化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1. 社会背景

19世纪上半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的高速发展使资本家感到了市场的压力。为了积累巨额资本,开辟新的商品市场,掠夺劳动力和廉价的原料,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就成了他们的掠取对象之一。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就是这种全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入侵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强权下,中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允许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大城市为通商口岸,并且准许中国商人将外国洋货从上述口岸运往全国各地销售,从而使资本主义的贸易入侵合法化。西方列强对中国大肆输出商品和资本,使我国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工商业也得到了在夹缝中产生和发展的机会。随着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外国企业之间、中外企业之间、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真正意义上的广告在中国发展起来。

可以说,中国近代广告是西风东渐的产物,是爱外国列强入侵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壮大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非仅由中国古代广告直接延续形成。李必樟在《美国学者高家龙有关上海广告史的研究计划》中指出,民族工商业者的广告意识逐渐增强,尝试用利用新的广告方式宣传商品,但由于观念保守,使得广告“至少在20世纪以前,它还没有远离传统的形式和形象”,在传统的广告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近代广告,既有着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又有着外来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色。

  1. 传播媒介

近代中国新的媒介形式主要由报刊广告、月份牌广告、路牌广告、电影广告、招贴广告、车身广告、小册子广告、样品广告、传单广告等组成。

报纸广告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洋货”进入中国市场后,外国传教士及外国商人办的报刊上也就出现了广告。这也是中国报纸近代化及资本主义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申报》为例,《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是我国近现代影响最大的商办报纸,由于是商业性质,对广告的重视自不待言。杜艳艳在《中国近代广告史研究》中指出,报刊广告出现相当一段时间,国人仍然冷落。直到民国以后,随着报纸销路的推广,广告的作用日渐突出。国人才纷纷意识到报纸广告“一纸风行,天下胫走”的效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