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文化下的网络人际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06 06:02

全文总字数:4676字

《表情包文化下的网络人际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网络人际传播的研究综述

在现代人的工作与生活中,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系统已经成为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和维系过程中大不可或缺的方式: 素未谋面的男女通过网上聊天建立浪漫关系,分隔两地的家人通过网络视频会话互相关心,五湖四海的志趣相投者在网上BBS论坛或即时通讯软件的群聊中建立友谊、学生与导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交流学习进展等等,计算机中介传播(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几乎存在于每一个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计算机中介传播的传播形态包括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混合形志3种情形,本文所研究的网络人际传播是狭义的二人之间的计算机中介传播,关注的是二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及人际关系,不涉及计算机中介传播中的BBS等群体传播情境.计算机中介传播领城的研究尚不十分成熟,虽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及多样的研究方法,但仍没有任何一个研究能够较好地概括该领域的研究图景。概括而言,目前计算机中介传播领域的理论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现在公认的“线索过滤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同传播系统承载的非语言线索会系统性地减少,导致使用者的非人化取向.非人化取向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一部分聚焦于缺乏社交型的人,而另一部分则聚焦于特定的社交人群。代表性理论包括社会在场理论、社会语境线索缺失理论、媒介丰高度理论、去个体化效果的社会身份模型, 信号理论。

第二类理论阐述传播者的特征、他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语境因素是如何影响不同传播系统的可感知性能的,这些感知反过来会影响这些同类技术的表达和规范使用,看起来就像技术的性能本身发生了改变。 代表性理论包括电子亲近理论,社会影响理论、渠道拓展理论。

第三类理论阐释了传播者如何利用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系统线索的局限性来达到甚至超越面对面交流所能达到的亲和水平。另外还有一些新的理论对不同媒介在使用顺序、人际关系阶段的效用进行了比较。代表性理论包括社会信息处理理论、超人际模型、确证理论、效率框架理论、信息与传播技术连续性理论。

二、关于表情符号的研究综述

文化在各种形式的传播活动中的涉透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显而易见的语言差异带来的不同外,等级文化、阳性文化和阴性文化、模糊倾向文化和明确倾向文化、个体倾向文化和群体倾向文化、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等都会肜响到跨文化传播。非语言传播亦然,跨文化沟通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根据不同文化在是否鼓助身体接触方面的差异,区分出了接触文化(contact cultures)和非接触文化(noncontact cultures)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接触文化通常鼓励身体的接触,允许对话双方之间身体的接近甚至触摸亲吻,而非接触文化通常不鼓励身体的接触,对话双方之间隔得较远,表情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体态、手势、动作等面对面非语言行为在网络人际互动中的映射,因此可以我们可以推测,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使用也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