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2 10:04:11

关于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意义及发展现状的文献综述

摘要: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指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位置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且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存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面思想观念问题的制约、小学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理论知识和技能、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外部环境的限制、忽视对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此要重视寻找提升小学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策略才能迎接挑战,实现超越,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现状; 提升策略

一、文献综述

  1. 教育科研能力的定义

有学者认为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简而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位置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

另外有学者综合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探讨以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一政策性文件,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基础,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做出了以下的定义。该学者认为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将教师的所思所做有逻辑性地展示出来,至于文字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此外,教育科研能力的维度也很广,如教师在确定论文选题时的判断力、对一定内容的概括能力、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等等。在申报课题时,对所研究课题的设计能力、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选择研究方法,进行整体研究的规划能力和组织实施与协调能力都属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范畴。

  1. 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意义
  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增强自身科研能力

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以新课程实施为龙头的深刻变革,如教材内容、教育方法、教师觉得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这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这些变革都要求教师站在科研而不是知识传授的角度来审视。并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教师要以探究者身份出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在“教”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研”。教学是一种[1]创新性活动,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基础教育改革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有优秀教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作为保障。

  1. 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从教师自身角度来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提高教师自主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科研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接触新事物,获得满足感,从而在自主寻求发展的基础上走向教师专业化。斯腾豪斯曾说过,教师专业拓展的关键在于专业自主能力的提高。只有重视教师的主体性,他们才能体会到幸福感从而实现自主发展。同时,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唤醒他们的反思意识,从而推动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从教学内容来看,科研是源,教学是流。如果教师基本上不进行科研活动,只是满足与教材和教参来进行课堂教学,那样的教学一定是有局限性的,必然会使教学内容落后于专业的发展。不合理的[2]、落后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也将是低水平的。

  1. 成功的教育科研成果能引起教育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不止在于加强小学教师的自身素养更在于引起广泛的社会性关注。科研成果一旦得到认可则能引发社会思考与关注,同时能促使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管理评价和监督,从而推动教研活动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