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2-06-28 11:06

文献综述

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诸如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等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着的难题。工业化过程造成的土壤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占用高质量的农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的耕地退化以及盐渍化等,都严重影响着耕地的生态安全。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和恶化,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威胁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耕地是传统农业最宝贵的土地资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基础,耕地的生态保护不仅事关粮食安全,也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等现状,我国的耕地保护已经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诸如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质量持续下降和耕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安徽省地处江淮之间,华东腹地,近海邻江,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比重大。全省土地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2万公顷,林地329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是产量大省,但近年来,由于农药的过度使用,违法农田开发和农业管理水平粗放等不良影响,安徽省内的耕地生态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本文试图通过以市县一级为单位,研究安徽省省级耕地生态安全,测度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及空间分异,提出提升耕地生态安全的措施,促进耕地保护。

1.国内外对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概况

1.1国外研究概况

生态安全最早由LESTER R. BROWN于1977年提出,生态安全的概念一般指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会导致个体或系统受到侵害和破坏,从而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而耕地安全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1990 年经合组织提出了“压力-状态-响应”即我们熟知的 PSR 模型,用来反映区域的自然环境水平。Schaeffer 等提出了生态系统功能阈值的概念,只有维持在这一区间内才能保证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和持续性。由于数学建模的生态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客观性等特性,这些方法便被广泛用于生态研究当中,逐渐成为评估和管理生态安全的有效工具。

1.2国内研究概况

由于进2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各种生态问题的迅速加深,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获得了较高程度的重视,我国政府也开始对生态安全问题加大关注力度,在2002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国家首次明确的提出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助力于自然环境的保存和改善,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民族复兴的保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