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土生活指南》摄影组图创作文献综述

 2022-08-11 03:08

文献综述

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是看不清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过于执着,迷失于自我偏见。曾经听过一句话:人这一辈子都会经历几次觉醒期,自我觉醒的早晚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当时听到这句话并没有太多的感触,或许是因为只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现在看来,人群中、高楼里,肯定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自我意识与大多数人不太趋同。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他们存在一部分意识,能从自己的意识里抽离出来并审视自己,去认清自己,也能够从人群里抽离出来审视人世间的荒诞。我暂先将这部分特殊的意识称之为“自我意志”。在我的观点看来,自我意志的差距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阶层差距,自我意志高度觉醒这置身于尘垢之外。他们在探寻自我存在的意义、在探究世界存在的本质、并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应存在的位置。

庸人生活在统治阶级编织的谎言里,他们纵情享受、大声哭泣、斗志昂扬,他们付出了所有,丢失了所有,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走向何处.这种差距,比起世俗所认为的金钱、地位的差距更加真实,更加难以逾越.因为阶层下的人,意识不到这样阶级存在。

我可以一无所获,可以艰难困苦,可以富贵显赫,但不管我身处何处境遇,我始终选择的是自己的态度与姿态.于是富贵不骄,贫贱不移,威之不惧,逆之不怨,心有定计,气度从容。这就是用后天的修行,得来第二本能,或者说超我,来超越人的本能与动物性。大多数人是动物性与本能反应来掌控的,于是遇难则悲哭抑郁,遇顺则骄奢淫逸。此之谓小人,或称原。.而当我们通过长久的努力与自我驯化,让自己理想的状态成为习惯,成本另一种本能,那就达到了超脱于现实处境的自在.从心所欲不逾矩。

小石清在《新感觉的表现·往写实主义的彼方》[1]曾言:“我们应朝着写实主义的彼方前进,只有更近一步超越现实世界,只有再往明确指出现实的方向去,才能达到焕发着真实之光的表现”。现实的世界,真实的自我,即便摄影也是如此。

森山大道在其作品《迈向另一个国度》[2]中说过:“我的作品是黑白精神的体现,黑白精神有三个特质,即抽象性、象征性以及梦之性格。”说到抽象性,森山总喜欢选择那些狭窄杂乱的小巷,带有泛滥、欲望、卑俗、抑郁的城市。人物永远是陌生的人群,路人甲乙丙丁永远地充满着陌生感和距离感,公共场所中人群总会突兀地出现。

林路在《摄影思想史》[3]中认为“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种表面的繁荣连同摄影科技的高速介人,在滋生了大量的激情之后,又使整个意识形态完全处于一种被神话色彩笼罩的迷雾之中,空洞的理想主义也因此找到了得以生存的土壤。”在表面繁荣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搁浅,或许想象中的搁浅地便是那一处安定幻化的意向。

巴尔特在《明室·摄影礼记》[4]认为,“将摄影图像与它的拍摄对象区分开来是件困难的事,两者像是粘黏在一起的某件物品无法分开”。他说:“照片总是携带着自己的拍摄对象,两者遭遇一样,都陷入了固定不动之中,不管这种固定不动是爱恋的,还是悲伤的,甚至在运动着的世界内部也是如此,两者粘在了一起,肢体相交,像在实施某种刑法时被栓在尸体上的犯人。”一退再退,一退再退,抱着一点不着边际的遐想,即开始lsquo;循环往复”。而搁浅的真正意义也便是认清自己,即便置身汪洋,也能保存自己的存在。

笛安《优美的幸存者》[5]:“人世间,其实谁不是lsquo;生活rsquo;的幸存者?绝大多数情况下,幸存者们会面面相觑,会相视一笑,深知彼此为了幸存下来都做过什么,所以绝口不提——所以同心协力地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珍惜幸存者自欺欺人的圆满。但总要有人自顾自地,把玩着时间和光线.不发一言,也可以告诉人们,其实幸存者也可以如此优美的。”“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也是某神庙的铭言。但这个世界上有个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想说,人有本质吗?恐怕也没有。佛家有类似的论述,人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组成的,符合“万事因缘和合而成”的基本理论。也就是说,先不提认识自我是否可能,就是自我是否值得认识,都是个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