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物的世界里鼓舞着》摄影组图创作文献综述

 2022-08-11 03:08

文献综述

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摄影技术的多变和审美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摄影作品对于大众们来说没有那么能够抓住群众的眼球。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需要研究表现形式,需要对画面进行取舍、组织和设计,需要研究摄影的视觉心理效应。摄影也不仅是原封不动的依样摄取,采用设计艺术的基础理论去分析摄影图像,研究摄影艺术中的创作方法,可以探讨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探索其中的艺术规律,有利于加强摄影艺术的创造性,从而大大提升摄影艺术的表现水平。不同艺术形式和视觉心理在摄影中的体现与应用各不相同。

在这日益多元的现代社会中,快速便捷的生活节奏所带给我们的改变,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各大应用软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数码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二次创作”不断刺激摄影师的创新构思与表达渴望,摄影的外在形态不断被刷新,为视觉展现创造着令人期待的新的可能性。从传统的将摄影作为瞬间纪实为主的工具到与多种艺术的融汇贯通,吸取多种艺术精华的“二次创作”摄影,强烈的展现出摄影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全新的思维不断创造着极具视觉震撼的崭新影像。“二次创作”摄影是以瞬间纪实的图片为基础通过暗房或者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等来进行“二次创作”的视觉艺术。“二次创作”使摄影不再只是简单记录符合人们眼见的客观事物,而是已经演变为一种新的加入创作者思想内涵的独特摄影视觉,因而它更具灵活性,观念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呈现出虚拟的、新奇独特的、荒诞的艺术感觉。而且,“二次创作”摄影的表现手法在构思、材料、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多元化态势越来越明显,使摄影师能更自由的表现自己的创作理念。

对于摄影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刘婕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模糊与意识状态》[1]中指出“摄影者以整个现实世界为原始创作元素,其最终作品以固定影像的形式呈现,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意识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摄影创作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在构思过程有一定的预估,但是创作者不能对素材进行控制,当创作者要对这些转瞬即逝的事物进行抓拍时,就容易出现模糊现象。

吴强在《重构视觉主体元素 再塑思想情感表达》[2]中指出,视觉元素与视觉主体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烘托和渲染主体的密切关系。视觉主体元素是承载一幅摄影作品思想内涵的功能和作用。它不具备画面视觉主体形象的基本特点, 不肩负着表达主题思想的重任。因此, 在表达画面内在寓意和思想内涵的功能中不够完善和全面, 仅仅起到烘托、陪衬和关联的辅助作用。视觉元素与视觉主体元素是共同有机的完整统一体, 它与视觉主体元素相互呼应和依赖的关系, 起到陪衬和渲染气氛的角色。

董新有在《谈摄影作品的二次创作》[3]中提到,后期加工制作精巧,能使一般作品变神奇;通过后期加工合成,特殊效果的处理,使半成品,变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甚至能够使遗憾得以弥补。后期加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多底合成、加印网纹、浮雕效果、绘画效果、中途曝光、实物印放等。“二次创作”有时能够将所谓的废片变成作品,这也是“二次创作”的魅力所在。

张馨予在《探究杉本博司摄影风格及对创作的影响》[4]中说:“摄影是一种作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并且是用画面说话的特殊艺术。这种艺术在传播时应当不受任何文字的辅佐,形成独特的摄影语言。因此想要发挥摄影的独特语言魅力,就需要摄影者拥有独立的思想,熟练的摄影手法,丰富的生活积累。”最重要的是拍摄的主观把控能力,仅仅运用摄影画面去表达是不够的,这时需要我们运用主观思想去控制摄影镜头。

张朋在《论图片处理在艺术创作中的二次转换》[5]中说:“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下的观察途径,摄影是时间的辩证法,虽然没有创作出永恒,却驻留了时间,重复了实际上永远不会重复的物象。图片的修正处理无非是作为一种技术工具服务于艺术创作,用记忆痕迹衡量这些图像,将头脑中的经验驻留与观察经验再配合情绪投射到画布之中。艺术家在美学空间中实践,对信息删减是图像朝向自己预定的目标导引。”

贝德特曾说:“简化就是在洞察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一种组织手段”,对创作对象的简化精炼是艺术家在长久以来的艺术创作中对生活经验和艺术阅历的情感体现,再用最单纯的图像符号代替原原本本的复制现实,从而展示食物的本质精神,结构图形,简化图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