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想花园”三维游戏模型设计文献综述

 2021-10-25 09:1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

奇想花园三维游戏模型设计是基于笔者对经典童话故事的视觉元素整合所做的原创IP设计,将童话风格植入游戏模型,满足玩家对虚拟事物的幻想和憧憬。通过研究各类经典童话题材和商业画师的插画风格,融合现代游戏美术审美的设计技巧,绘制奇想花园的2D场景和角色原画,最终使用现代流行的次世代PBR流程实现场景和角色的三维模型化。作品将结合当代成年人对游戏审美的喜好,融入经典童话元素塑造奇想花园的美丽情境,从商业角度探究童话题材类游戏的美术表现力和交互性。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三维游戏模型;IP设计;次时代;童话

前言

童话是一个美学命题,不同时代的人们给予他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个命题一直被关注并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权威理论。《辞海》中童话一条是这样定义的: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的定义基本上代表了上个世纪中国对童话的认知程度。这种认知我们可将其抽绎出三层意思来理解:其一,童话的艺术受众为儿童;其二,童话的艺术特征为想像、幻想、夸张等一些超现实性的审美品性;其三,童话的艺术目的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尽管新版《辞海》以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代替了原来的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一说法,但其实质仍没有挣脱童话从属于教育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上述三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国传统的童话观。笔者的观点是,童话不等同于幼稚,成年人也向往童话世界的美好事物,笔者着手童话风格的原创IP游戏美术设计,是尝试从商业角度探究成年受众对此类游戏题材的审美取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逐渐成为一个新型的、受年轻人欢迎的文化传播载体。因为游戏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所以游戏也具有很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让童话元素与游戏美术视觉形式更好的融合,使童话风格的游戏在更加广泛的年龄段的人群中传播,让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一起领略童话的魅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童话世界中体验身临其境的真实而又梦幻的感觉。将童话元素融入到艺术当中,结合现代游戏美术,将童话的受众群体推向更高年龄段的人群,从商业层面加强相关游戏受众的用户粘性,在怀旧中创新,与时俱进。

一.选题相关概念与定义

古老的童话从一种民间自发的文学形式经过长期的口头流传,直到19世纪才发展演变为一种自觉的文学创作,这也即艺术童话的诞生。在两个世纪的艺术童话的发展中,童话从形式到内容,从创作手法到艺术技巧都可能发生变化,但其根本的艺术品质却是永不改变的。童话作为人类感受童年精神的奇特的艺术创造,它的美学意义永远是属于全人类的。赫尔德曾说过:真正的童话不仅使我们摆脱时间和地点,而且还使我们从死亡中解脱出来。我们通过童话到达精神王国。奇想花园游戏美术设计是将经典童话与现代游戏美术相融合,将经典童话融入到游戏规制的场景和角色设计中,挣脱传统观念对童话艺术创作的束缚,使得童话摆脱小儿科的尴尬境遇。奇想花园游戏美术设计的创意灵感来源于《芭比之十二芭蕾舞公主》、《爱丽丝梦游仙境》、《绿野仙踪》等童话故事,原创的角色和场景设计将顺应成年人审美取向,使受众人群扩散到更广泛的年龄段人群中。

二. 选题历史发展状况

《爱丽丝的梦魇》是2014年由AGM PLAYISM发行的一款以童话故事为主题的恐怖冒险探索类游戏。游戏中玩家扮演的是一名失去了双亲的少年。听说了一个奇怪的地方,他想去确认这个地方是否有自己想要的力量。于是主角开始进入了一场神秘梦境般的冒险。游戏惊悚音乐的变化让人心惊,具有十分有趣的解谜要素,并且包含了七个不同的结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