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观音殿村景观风貌提升文献综述

 2022-03-04 23:11:09

摘 要: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政策,乡村景观设计开始升级为热点,全国范围内乡村旅游兴起,各省市也积极响应,选取了一批乡村进行景观风貌提升以及产业规划的试点工作。本文结合国内外乡村景观的文献资料,以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和归纳总结的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特点,归纳国内乡村景观设计的现有问题,思考未来国内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并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提出可能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景观设计;景观风貌提升

近年来,乡村振兴设这一新政策,在为农村带来高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地方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一味地对现有的成熟的项目复制拷贝,并没有对项目所在地做针对性的规划,结果与乡村原有的原有风貌和特点产生冲突,导致大量“千村一面”的情况出现。因此,挖掘、利用、深化乡村的地域特色,充分发挥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等优势,使得村庄整体景观具有标志性、独特性,并将旅游、销售、加工、体验等方面有效结合,方能在众多美丽乡村中突出重围,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1.乡村景观设计的概念

乡村景观,是指在乡村地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现象等综合表现。包括水体景观、农业景观、生物景观、民俗景观等等。乡村景观可以说是带有不同程度自然景观特色的人文景观,具有生态、经济、人文和美学价值。
2.国外乡村景观设计发展背景及现状

国外对于乡村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开展的相对较早,主要集中在欧洲西部国家,如德国、荷兰、英国等。

在欧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形成了以综合整体、公众互动、保护与发展为重点的规划理论,其目的是为了统一乡村的发展规划设计。由于不同乡村地域文化的差异,也生发出了不同的理念。每个国家都制定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以保护乡村景观风貌,这是由政府主导的模式。

而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则是采用转变发展的模式,通过激发当地人的创新精神,创造出舒适的农村环境,调动当地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是由自我主导的模式。
3.国内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脉络

我国对于乡村景观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研究内容包括农田景观、乡村文化景观、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规划。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学术界开始重视乡村景观规划,这一研究方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