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市——南京星甸新市镇核心区建设景观方案设计文献综述

 2022-02-20 20:58:12

山水城市——南京星甸新市镇核心区建设景观方案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生活节奏愈发加快,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体验,想寻求一个能放松身心、聆听内心深处的地方。新市镇作为城乡之间的过渡带,以及大都市空间体系中的基本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决和舒缓市中心过多的人口和由此而产生出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湿地公园的背景、现状、意义和设计原则,探索新市镇湿地公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湿地公园 景观设计 设计要素

  1. 湿地公园产生背景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名。湿地公园的概念来源于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即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规范、蕴含一定的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1. 湿地公园的研究现状

2.1国外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已和地区普遍重视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所建设的湿地公园多以环境保护为主,兼有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功能,且其生态旅游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如美国华盛顿的雷通湿地公园,奥兰多伊斯特里湿地公园及公园项目都是以湿地处理污水为主要目标发展的湿地公园;美国永乐湿地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肖特兰中心,英国野鸟和湿地中心是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发展的湿地公园;英国伦敦的湿地公园,日本的钏路湿原湿地公园则是以生态教育、休闲旅游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他们对于当地许多破损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在对自然地形地貌保持不破坏的基础上,引入植物,土壤,多样生物和微生物,建立了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并建设城市生态河流,构建自然的城市滨河景观。在这些国家对湿地进行的环境修复中,广泛采用多自然河流的方法,将水域作为生物栖息空间的核心,把河流修建成趋于自然形态,试图建立自然的水域环境,将城市的湿地景观修复成为自然的形态。后来,这些做法影响到周边国家纷纷效仿,在这些国家的修复过程中,全面贯彻“重造自然”的理念,落实了将生物多样性融入城市的湿地修复当中。但是由于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生物的培养方式不同,并且不同水域的自然属性不同,修复的方式是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的,同时这也是在修复技术上的一大难题。

2.2国内

由于中国长期受到社会经济国情的影响,一段时期在湿地保护方面没有受到重视,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的平衡。近些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渐渐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对于湿地公园的建设终于有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表现为基于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湿地公园游憩空间与行为模式等多视角的规划理论发展;在实践方面,呈现出一批保护研究、城市生活改善等方面为目的的如杭州西溪、崇明东滩、香港米埔等具有重要影响的湿地公园。不仅拓展了对湿地公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且在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方向,也有了初步的相关规范。但只有少数的机构在参照相关的规划规范,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规范性也还有待提高。2000 年,国家林业局带领外交部、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等相关 17 个部门共同参与了《中国湿地保护计划》的实行。这是就 1992 年中国参入《湿地公约》以来对于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 从 2006 年至今,中国计划正在逐步恢复消逝或退化的湿地区域,提升我国重要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促使中国自然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1. 湿地公园设计的意义和问题

3.1积极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