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老人精神慰藉机制研究—以失独老人个案研究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28 04:08

失独老人精神慰藉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特有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独老人和失独家庭,由于失独老人问题是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直接相关,失独老人是制度的牺牲者,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精神慰藉层面都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关于失独老人经济补助方面优于精神慰藉层面,本文通过对失独现象的产生,对比目前国内失独状况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失独老人精神慰藉需求。在此基础上确立选题走向,通过个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失独老人精神慰藉机制作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失独; 精神慰藉; 独生子女

  1. 失独老人精神慰藉研究背景

(一)我国失独老人数量日益增长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一方面其有效的改变了我国的出生率,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政策也有自身的风险,随着社会生存风险的增高,我国失独家庭数量逐年增加,根据2012年5月9日《广州日报》报道:我国每年新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超过百万,失独群体日益庞大。[1]人口学专家易富贤以“四普”、“五普”数据,“2005年1%人口调查数据”,“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健康调查数据”为基础推算“失独家庭”规模,,得出“失独家庭”从2007年开始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预计2038年,死亡独生子女数量将达到峰值,全国可达220万人,预计到2050年,死亡独生子女数量将达到58.7万人。

  1. 我国失独老人问题日益凸显

河南大学心理学系的唐铮、尚雪松这样说过,[2]“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大多经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济困难、六十年代的“文革浩劫”、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八十年代的一胎制、九十年代的分流下岗,响应了“只剩一个好的”计划生育,而如今他们唯一的孩子却不幸离世”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和功能上的唯一性和无可替代性[3],“失独”对其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失独老人”,他们不仅面临养老、就医以及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等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承受内心的巨大痛苦。

(三)失独老人精神慰藉需求亟待满足

失独者因唯一的的孩子死亡承受着巨大的物质以及精神压力。起初在独生子女未丧生前,父母会倾其所有财力来挽回子女的生命,随后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后,父母承受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悲痛,亟需精神上的慰藉和关怀,否则,会对家庭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失独者往往比较消极悲观,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和生活中去,比起物质的帮助,失独者精神的慰藉更为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