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节日认同与社会环境研究—以云南彝族火把节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9 02:08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节日认同与社会环境研究——以云南彝族火把节为例文献综述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国家,只有多种民族文化共同支撑,我们国家才能保持一个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而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我认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与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本文通过研究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与社会环境的文献,分析影响民族认同感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生 文化认同 环境影响

一、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认同感的相关问题一向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研究所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有关于大学生对学校文化认同感的研究,有关于少数民族认同感的研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研究,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其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调查和研究。

在国内的研究中,关于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渐弱化的原因和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国内学者认为,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受全球化和现代文化多元化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程度进步,增添了不少活力,但同时少数民族文化受外来文化冲击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其自身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韦艳在《国家认同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治理研究》(2014)中提出由于现代传媒的迅速普及,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率逐渐减少;而旅游产业的迅速兴起,造成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民族风俗文化的急剧变化甚至消亡。黄淑萍认为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共同生活于一个地域内,在居住空间上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各民族的文化随着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在这种长期的频繁的文化交流下,文化差异性逐渐减退,趋同性逐渐变强。鲁全信和颜俊儒(2015)认为政府关于民族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缺乏自觉,对文化建设扶持力度不够,民族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而有些领导干部缺乏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民族文化建设意义的眼光,形成了重经济发展而轻社会、文化发展的思路。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中,冀云和李进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调查》显示,居住在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本民族认同分问卷上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黄秋燕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状况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显示,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重大节日有了解,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毫无掌握,极少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从不参与和自己民族有关的活动。

就如何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这一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众多意见,在我国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并存”这种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应该遵守“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等原则,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让各民族文化共同发挥积极作用,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让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保持生命力,获得更广阔的前景。赵丹和刘一在《不同文化影响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研究述评》(2015)中提出,要尊重和鼓励文化多样性与一体化的统一发展,在接受社会主流文化前提下保留各民族文化特点,避免民族文化演变为极端宗教主义。孙杰远和刘远杰(2012)认为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选择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性的教育内容;同时要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这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产生并融合于民族成员的成长环境, 植根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其次,还可以提升少数民族人们对本民族文化地位和意义的认识;政府也应完善相关法规并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