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对父母精神慰藉困惑的方案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9 02:08

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对父母精神慰藉困惑的研究

——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在当今社会,年轻人们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不能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客观上对父母精神慰藉形成一定障碍,产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与困惑。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意愿、观念、方式和频率四个方面来研究问题,探索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

关键词:大学生; 精神慰藉; 困惑;小组工作

一、文献综述

当今社会的年轻人们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如外地上学、工作繁忙等而经常不在家,这导致他们不能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大学生群体是其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表现出来的问题最明显。而且,如今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手机、平板、电脑人人几乎都有,各种软件层出不穷,而且使用快速便捷,不仅可以与父母聊天,还可以视频,克服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虽然如此,但是很多大学生们依旧很少和父母交流,甚至有些人不与父母联系,这使得父母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很难得到精神慰藉。

学者们的研究大多数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涵盖城市与农村、低龄和高龄、空巢、失独等,研究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主要从家庭、社会及机构等角度研究问题并且提出对策。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大多数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介入精神慰藉问题,小组工作的方法使用较少。以下是理论和现状的研究综述。

  1. 理论研究

1. 精神慰藉的概念

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精神慰藉进行了定义。有的学者认为,精神慰藉是指“在家庭养老模式中,家庭成员对老年人在情感方面给予帮助,使其感受家庭温暖,享受家庭特有的天伦之乐。”这种观点仅限定在“家庭养老中模式”,与我国当前养老模式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不相符。精神慰藉与精神需求的实质是不同的,精神需求是主体性的,是老人主体的需求,希望的到满足,而精神慰藉是来自于外界的,外界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方面的慰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