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偶像崇拜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5-05 08:05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上来看,很多关于偶像崇拜的著作中大多数都是青少年中的初中生与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硏究相当稀少。

1、关于偶像崇拜内涵的文献综述

岳晓东认为,偶像崇拜是在社会当中个人对自己所喜欢的人的认可与情感寄托,其本质就是对自己所崇拜的人物有着强烈的向往,想要去学习模仿,并逐渐迷恋自己所崇拜的对象[1]。刘歌认为,偶像崇拜是人类历史文明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体现在“粉丝”对自己偶像所表现出的极度尊敬、钦佩、喜欢和向往的心理倾向及行为表现[2]。薛晓阳认为,偶像崇拜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道德行为,还是一种含有道德的文化现象[3]。李欣复认为,偶像崇拜可影射出个人的价值观,同时也可是个人的某种信仰[4]

2、关于偶像崇拜对象变迁的文献综述

岳晓东从以下几个阶段分析中国大陆偶像崇拜的变迁:第一,民国时期的偶像崇拜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总量较低,强度较弱。民国时期偶像崇拜的对象是以宗教偶像与圣贤偶像为主。第二,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这个时期的偶像崇拜的发展趋势是:专一性,政治性。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展了“破四旧”活动,偶像崇拜的意识和行为的水平很低。政治宣传对人们选择偶像有很大影响。人们选择的偶像多是军人、劳动者。第三,偶像多元化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的偶像崇拜新趋势。明星崇拜是和港台文化密切相关的,港台文化的传播促进明星崇拜的发展。明星崇拜和民俗性、圣贤性、宗教性偶像崇拜并存[5]

李文冰认为,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有着与以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以下体现:从崇拜政治方面的杰出代表转变成文化方面的杰出代表;从对神话人物的崇拜逐渐转化成对真实人物的崇拜;从因社会所导致的共同崇拜转变成个人意志的崇拜;从单一崇拜转变成多元崇拜[6]

王睿认为,从我国社会变革最深刻的改革开放至今40 年间,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从意识觉醒、多元选择到趋于成熟。形成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偶像崇拜,从推崇西方价值观到独立价值观的确立,从仰望到共生的偶像崇拜这样的特征[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